魔芋DNA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初步应用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tkj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将DNA分子标记技术(ISSR标记和AFLP标记)用于魔芋的遗传研究,优化了有关的反应条件,完善了适用于魔芋遗传育种研究的DNA分子标记技术,建立了魔芋DNA分子标记技术体系。ISSR和AFLP标记首次在魔芋研究中应用。所用的材料分为两部分,30份魔芋材料和13份魔芋材料。1利用ISSR技术对30份魔芋种质资源进行DNA多态性分析。这30份资源是从云南省各地广泛收集来的,经过了初步的分类学鉴定,其中既有野生种材料(6份),也有大面积种植的5个种:花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 (16份),白魔芋(Amorphophallus albus) (5份),西盟魔芋(Amorphophallus krausei) (1份),甜魔芋(Amorphophallus dunnii) (1份),株芽魔芋(Amorphophallus guripingensis) (1份)。从65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1个扩增基因组DNA,共获116条带,其中102条为多态性标记,每个引物平均提供10.55个标记信息。UPMGA法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这30份魔芋种质资源间的Jaccard相似系数都比较大,各样品间的相似系数为0.65-0.95,各魔芋样品间的差异并不十分明显,甜魔芋和花魔芋以及西盟魔芋和株芽魔芋的关系比较近,野生魔芋分别聚在花魔芋、白魔芋和甜魔芋中,同一种的聚在一起,其中白魔芋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甜魔芋聚类于花魔芋中,西盟魔芋和株芽魔芋聚在一起,说明甜魔芋和花魔芋以及西盟魔芋和株芽魔芋的关系比较近。白魔芋聚为两大类,这两类之间差异较大,说明白魔芋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并且它与花魔芋的关系较近。野生的魔野24 (样品27)与甜魔芋聚在一起,所以野生的魔野24也应属于甜魔芋;野生魔芋30 (样品22)、野生魔芋1 (样品23)、野生魔芋2 (样品24)和野生魔芋4 (样品26)一起聚类于花魔芋中,应属于花魔芋。野生魔芋3 (样品25)聚类于白魔芋中,应属于白魔芋。这几个野生样品的分子聚类的分类结果与形态分类的结果是完全吻合的。2利用AFLP技术对13份魔芋种质资源进行DNA多态性分析。这13份品种包括花魔芋、白魔芋、西盟魔芋和珠芽魔芋。从10对引物中筛选出2对引物扩增基因组DNA,共获得112条带,其中64条为多态性标记,每个引物平均提供56个标记信息。这13份魔芋种质资源间的Jaccard相似系数都比较大,各样品间的相似系数为0.48-0.77。UPMGA法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魔芋资源的遗传多态性比较丰富,西盟魔芋和株芽魔芋的关系比较近,平均相似系数为0.68,白魔芋和花魔芋的关系比较近,平均相似系数为0.64。花魔芋中除花魔芋1、花魔芋2和花魔芋9之外的聚为一类,白魔芋聚为第二类,珠芽魔芋聚为第三类,西盟魔芋聚为第四类。花魔芋1、花魔芋2和花魔芋9与西盟魔芋的相似系数分别高达0.77、0.72和0.68,所以这三个花魔芋资源和西盟魔芋的遗传关系应该很近,所以它们是否属于花魔芋值得进一步研究。在花魔芋中,来自巴东的花魔芋3和花魔芋8没有聚在一起,其它的材料也没有区域性分布。这说明魔芋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是很丰富的,主要原因是魔芋是以无性繁殖为主,不同地区之间基因交流是很困难的,所以就形成了各自的遗传多态性。本研究成果为魔芋优良品种选育、新品种保护以及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奠定了分子标记研究的理论基础。本研究初步研究了魔芋种间和种内的亲缘关系,为进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重要基因的图位克隆等提供了先进有效的研究手段。此研究将对魔芋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其他文献
学位
近年来,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EDCs)对人类和野生生物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些物质通过模拟或拮抗干扰生物体内源激素的形成或功能,由此影响生物体生长、发育、繁衍等
本研究论文在综述了海参营养素的营养和药用价值,以及临床医学方面的重要作用基础上,受启于新型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芸苔素内酯开发与应用,以一种新的思路,初步研究了其对植物
  目前常压储罐服役时间长,腐蚀、穿孔严重,定期进行腐蚀检测对于服役储罐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目前腐蚀检测多采用超声波壁厚检测方法,但其在测点选择时存在盲目性。另外由于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