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用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和粮农组织定义为绿色食品,被国务院评为朝阳性产业,黑木耳作为世界闻名的四大食用菌之一,因其纯天然、绿色营养和保健三种特性而广受欢迎。黑木耳产业具有种植加入门槛低、资金投入成本小、经济收益周期短、产品附加值高以及木耳本身优势明显和种植地域特点鲜明等优秀特质,在当今形势下发展势头迅猛、开发潜力极大,且黑木耳产业的发展还能有效缓解其主产区劳动力就业问题,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是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动力。黑龙江省是我国农业生产大省,气候条件独特适宜,具有天然黑木耳生产所需原料,黑木耳又是农业项目发展的后起之秀,国家对食用菌巨大科技研发力量的投入以及南菇北移发展战略的提出都为黑龙江省黑木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论文立足于东宁县绥阳镇黑木耳产业的发展实际,基于比较优势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产业集聚理论,通过实地考察调研,阐述绥阳镇黑木耳产业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吸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绥阳镇黑木耳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首先,系统分析了绥阳镇黑木耳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近年来,绥阳镇黑木耳产业迅猛发展,对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种植规模化程度低,生产标准化不足、质量难以保证,深加工产品开发不足、销售渠道窄,原材料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科研和技术力量薄弱,市场环境紊乱、管理不规范等。其次,立足于绥阳镇黑木耳产业发展实际,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其发展的对策建议:建立规范的产业集聚区;加大营销力度,扶持龙头企业、推行品牌战略;推进产学研结合的科研模式,积极研发新型原材料;规范优质安全生产,强化市场监督管理;注重生态建设,促进黑木耳产业可持续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