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址接入技术是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其核心内容是如何使多个用户之间共享有限的通信资源而不会相互干扰。Li Ping等人在码分多址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前景广阔的新的多址接入方式——交织多址接入(Interleave-Division Multiple-Access, IDMA)。IDMA使用低码率编码方案,具有最大化的编码增益;采用码片级交织,通过不同的交织方案来识别用户,从而不受信道化编码等码资源的限制:接收端采用码片级的Turbo交织迭代检测技术,相比与传统的CDMA系统,用很低的系统复杂度就能很好克服多接入干扰(Multi-Access Interference, MAI).交织迭代检测技术正是IDMA系统能取得优秀性能的最重要基础。另一方面,空时技术以多输入多输出(Muti-Input Multi-Output, MIMO)技术为代表,能够更充分地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提供可靠的宽带数据业务,是新一代宽带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除此之外,作为一种虚拟的MIMO技术,协同通信技术融合了分集技术与中继传输技术的优势,可以提高系统的信道容量和传输性能。进一步,协同通信结合网络编码,可以提高整个网络的传输效率、容量和健壮性。近几年来,人们对宽带多媒体业务的需求促进了整个通信网络的宽带化发展,传统无线通信通过引入大量先进技术,在性能及容量等方面得到飞速提升。除了在传统无线通信领域中研究和应用交织迭代技术、空时技术,我们还将目光投向了地面大气激光通信。因为光是宽带信息的最理想载体,光纤通信的快速发展已证明了这一点。与光纤通信的应用领域有所不同,地面大气激光通信更适合于宽带无线接入,比如在有强电磁干扰的场所、临时性及移动性场所、一些不易布线的地方都非常适合采用无线光通信(Free Space Optical, FSO)技术。本论文首先概述研究背景、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现状,然后对交织多址接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进行介绍。之后研究和实现不同调制和编码方案下的交织迭代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编码协作下的交织迭代中继系统,当中结合了交织迭代检测技术、卷积编码、中继协作技术、网络编码等,并对此系统容量进行了分析,对系统性能进行了仿真。接下来,提出了基于交织迭代检测的多输入多输出的无线光通信系统,我们在该系统中采用了Gamma-Gamma信道模型,能有效且准确地模拟实际大气湍流信道;数学推导了系统FER表达式,得到了相比于计算机仿真方式大为简便的评估传输性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