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代山水画中景的再现与境的营造

被引量 : 43次 | 上传用户:green7116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通过对宋代的代表性山水画作品进行分析,来阐述宋代山水画中的景再现与境的营造这两个问题,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来探讨宋代山水画的一些具体问题。补充已有的理论体系,为宋代山水画的研究尽一点力量。本文正文分为五大章,分别是宋代山水画再现风格的形成、再现、亦真亦幻的山水造境、宋代代表性画家重要作品的造境分析和再现与造境的关系。通过分析比较宋代山水画中代表画家的代表作品,进而更为深入的研究宋代山水画中的再现与造境这一问题。纵观整个中国山水画发展史,宋代山水是山水画的黄金时期,超一流的山水画家层出不穷,不同山水画派粉墨登场,宋代是山水画的大繁荣时期。这些山水画大师大都思维创新,学习前人与自身发展相结合,相隔一段时间便出现一种新的画风。从宋代山水画的创作角度上来看,宋代山水画作品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创作理念上,画家们都是以相对新的观念带动整体画面的调整,对待自然的不同态度决定了画面中不同的山水面貌,整体画面风格上,再现风格贯穿于宋代山水画的不同时期。从创作者自身的角度去试图解释宋代山水画以再现的方式描写景物(“局部再现”)以理想化的方式创造意境的特征。画家们采用了三维与平面两种观察与表现方式营造画面,突出单个物象与整体空间的纵深感都是宋代山水画作品的重要特征。表达方式上,宋代画家通过对原有作品形状、空间、技巧一系列图式上的修正与发展,完成了画家贯穿于整幅作品创作过程的造境行为,即一切手段都是为造境服务。画家通过营造画面中的完美景色来感染观者,进而达到画家的理想化表达,以便达到画家与观者产生心灵交流的目的,这就是“以情造景,借景达境”的创作过程。至此,本文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宋代山水画家通过对于画中局部和整体意象上的再现来展开画家的造境行为,这种再现并没有限制画家情感的表达,而是画家与观者交流的视觉基础,是画家吸引观者无条件参与造境行为的前提和手段,画家通过一系列的造境行为又使得再现本身变得更加具有意义。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作品中出现了完美的自然,观者进入这个虚拟的世界,思绪畅游其间,与画家共同经历了心灵的洗礼。
其他文献
历史五千年,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中,诚信总是占有一席之地。诚信是立业之本、立政之本、立国之本、立身之本、立德之本。正所谓“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如
汉代处于古今汉文字最重要的演化时期,隶变的过程不仅仅促成了古文字到今文字的转变,也令同时代的书法呈现了百家齐放,丰富多彩的特性。篆书作为汉代初期的官方文字到后来逐渐变
论述了面向多元开发主体的实施性城市设计的内涵,认为融入型城市设计和独立操作型城市设计都无法解决当前城市设计实施中的问题和矛盾,提出的解决的思路是城市设计的编制由封
文章详细阐述了天门冬的适应环境、品种的选择、栽植时间、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等高产栽培技术,供适宜种植地区的药农参考。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改善民生目标,强调公民不因居住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而导致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差异。体育公共服务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并购是资本运营的一种形式,也是实现资本扩张的有效手段。企业并购有收益就会有风险,因为收益和风险是并存的。企业并购所产生的各种风险,最终都会以财务风险的形式表现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是需要青少年牢固树立的成长理念。通过文献综述法、问
鱼眼镜头拍摄出的图像比普通相机拍摄的图像视角大,图像信息量大,简化全景图像采集过程,节省了硬件资源。鱼眼镜头在很多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存在严重的畸变,需要经过校
论述新出台的《城乡规划法》所确立的规划与管理的羁束关系,特别是分析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定地位和作用。认为《城乡规划法》关于规划与建设管理的规定,较以前的城市规划建设管
女性梳妆作为宋墓中的常见题材被归为“世俗生活”一类,学者们一般简单地将其描述为宋代女性日常生活的再现而没有做深入探究。这不仅简单且片面,也大大削弱了宋代文化艺术的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