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对人类健康威胁甚大,发病率高,而且病情复杂危重,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目前治疗手段主要通过对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CKD)的二级预防及肾替代治疗。慢性肾衰竭在祖国医学属于“水肿”、“癃闭”、“关格”、“溺毒”及“虚劳”等范畴,认为脾肾衰败、三焦不畅、湿瘀阻滞是贯穿疾病演变的主要病机。现代研究发现,中药保留灌肠治疗CKF,能取得一定的疗效,对当前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现状起了积极的作用,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目的观察复方崩大碗汤剂灌肠治疗CRF的临床疗效,旨在丰富中医的治疗手段,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疗CRF的作用。方法收集年龄20-70岁,符合CRF诊断标准中的氮质血症期及肾衰竭期的住院及门诊患者60例,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优质低蛋白饮食为主,根据病情予降压、控制血糖、抗感染及一般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同时,予复方崩大碗汤剂保留灌肠。在治疗第4周及第8周后观察治疗效果。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统计量表得分,采用SPSS11.5统计软计进行统计处理。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综合疗效、性别及病情分期的比较用卡方检验(X2检验),肾功能、中医症状积分及一般计量数据的比较用t检验,肾功能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用单因素方差检验,相关指标数据的比较用非参数检验。结果1.综合疗效评价: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综合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组内不同病情比较,氮质血症期(显效+有效)比例高于肾衰竭期;2.临床症状积分比较:虽然两组治疗第4周及第8周后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第4周:P治疗组<0.01, P对照组<0.01;第8周:P治疗组<0.01, P对照组<0.01),但治疗组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第4周:P治疗组:对照组<0.05;第8周:P治疗组对照组<0.05);3.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比较:两组Scr、BUN较治疗前有所下降,Ccr较治疗前有所上升,第8周后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Scr<0.01,PBUN<0.01,PCcr<0.05),其他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Scr (治疗前-治疗后)、BUN(治疗前-治疗后)、Ccr(治疗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后治疗组改善Scr、BUN及Ccr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Scr(治疗前-治疗后)<0.05、PBUN(治疗前-治疗后)<0.01、PCcr(冶疗后-治疗前)<0.05);4.两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总数(RBC)、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K+、Na+、P及Ca2+治疗前后比较:与治疗前比较,第4周时治疗组的HDL-C及对照组的Na+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第4周时两组P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TC.TG.LDL—C较治疗前下降,HDL-C有所提高,提示治疗组能一定程度上能改善TC.TG.LDL-C及HDL—C指标,而且治疗组K+较治疗前下降,对照组K+较治疗前有所上升,提示治疗组具有一定程度上降低血中K+的作用。结论1.治疗组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都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复方崩大碗汤剂灌肠能明显改善CRF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2.治疗组Scr.BUN,Ccr有一定的改善,提示复方崩大碗汤具有清除体内的毒素,保护肾脏,延缓肾功能恶化的功能;3.血清脂质、脂蛋白、K+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提示复方崩大碗汤剂一定程度上能预防高脂血症及高钾血症;4.Hb. RBC较治疗前稍下降,说明复方崩大碗汤剂不能改善患者贫血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