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有爆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呈现低效现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绩效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本文回顾相关研究文献,以一般系统论、公共物品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政府规制理论和绩效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在理论分析和梳理文献的基础上,设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绩效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说。在专家访谈和梳理文献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选取有代表性的福建省50个县(区)对蔬菜种植户进行访谈调查,获取数据和资料,对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说进行实证检验,提出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绩效的对策思路。本文主要获得以下研究成果。第一,依照一般系统论分析思想,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构成要素和特征,从监管机构能力、监管手段、监管机制、监管对象行为、监管环境等五个维度,经过指标纯化后提炼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绩效的二十个影响因子,它们分别是监管机构设置、监管人员素质、监管激励、监管投入、检测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认证制度、可追溯制度、安全生产承诺制、应急处置制度、安全生产意识、农业投入品的规范使用、参与培训情况、参与标准化生产基地情况、建立生产档案情况、舆论监督、社会组织协同监管、公民监督举报。第二,实证分析结果揭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中监管机构能力、监管手段、监管机制、监管对象行为、监管环境等构成要素之间及其与监管绩效之间的效应关系和作用机理。“监管机构能力”对“监管手段”、“监管机制”与“监管绩效”有直接路径影响,并通过“监管手段”间接影响“监管对象行为”、通过“监管机制”间接影响“监管绩效”。“监管对象行为”对“监管绩效”有直接路径影响,同时又是“监管手段”与“监管机制”间接影响“监管绩效”的中介变量。“监管手段”通过“监管对象行为”间接影响“监管绩效”。“监管机制”对“监管绩效”有直接路径影响并通过“监管对象行为”间接影响“监管绩效”。“监管环境”通过“监管对象行为”间接影响“监管绩效”。第三,实证分析结果验证了监管机构能力、监管手段、监管机制、监管对象行为、监管环境等要素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绩效的重要变量,它们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正式制度安排对提高监管绩效具有积极作用。本文设计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绩效影响因素的潜变量和可测变量指标,构建理论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绩效影响因素效应关系及其作用机理进行实证分析,可以丰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绩效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同时,研究结论可以为政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决策提供参考,为农业企业安全生产行为提供指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