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玉米作为黑龙江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多种非生物胁迫的影响,盐胁迫是限制农作物生产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本研究以玉米骨干自交系合344作为试验材料,在150m M NaCl条件下对两叶一心时期的玉米幼苗进行处理,于处理后0、1、2、3、7d时对其玉米根系组织进行取样,通过对其生理指标、转录调控、膜脂重塑等进行分析,解析玉米根系响应盐胁迫生理、分子及代谢水平变化。研究结果如下:1.盐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作为黑龙江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多种非生物胁迫的影响,盐胁迫是限制农作物生产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本研究以玉米骨干自交系合344作为试验材料,在150m M NaCl条件下对两叶一心时期的玉米幼苗进行处理,于处理后0、1、2、3、7d时对其玉米根系组织进行取样,通过对其生理指标、转录调控、膜脂重塑等进行分析,解析玉米根系响应盐胁迫生理、分子及代谢水平变化。研究结果如下:1.盐胁迫对玉米生长发育及生理变化的影响在盐胁迫处理条件下,玉米幼苗根系组织伸长分裂、侧根发育及根系活力受到抑制,K+/Na+比降低,丙二醛(MDA),脯氨酸(Pr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膜损伤、渗透调节物质、活性氧相关指标含量随处理时间增加而升高。从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了参与这些过程的差异基因,其中Zm LOX7和Zm NHX3基因Log2FC分别为3.51和3.33左右,Zm SOD10基因上调表达1.42倍,7条过氧化物酶(POD)相关基因在所有时间点Log2FC≥4,且Zm POD39基因表达量最高达到7.05。下调差异表达基因中差异表达水平最高的是Zm POD24基因,其基因表达量下调-4.97倍,Zm LOX12负向差异表达为-3.55倍。2.盐胁迫下玉米根系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本研究所产生的盐胁迫下不同时间点玉米根系转录组(RNA-Seq)数据中不同时间点(1、3、7d)分别检测到8902、13880、7275条差异表达基因,不同时间点上调表达基因多于下调表达基因。在转录水平下,玉米幼苗通过多条途径对盐胁迫发生响应,大量差异表达基因富集于代谢途径、转录因子、激素相关以及离子相关途径中。其中代谢过程在基因本体论(GO)数据库中三大类的生物学过程中占比第二,脂类代谢途径为代谢途径中第三位,差异表达脂类代谢相关基因在代谢途径中占比12%-13%。b HLH转录因子家族基因在三天以上的盐处理条件下显著差异表达,S3d R/C0d R组中557个水杨酸相关激素调节基因Log2FC≤-2。3.盐胁迫下玉米根系脂类代谢产物分析及膜脂代谢调控网络构建对盐胁迫下处理后0、1、3、7d时的玉米根系进行脂质组(Lipidomics)检测,检测到12种脂类物质,其中包括6种磷脂、3种溶血磷脂、2种半乳糖脂和1种硫脂。占比40%以上的主要磷脂磷脂酰胆碱(PC)在7d时降至25%,占比10%以上的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肌醇(PI)在1d时百分比上升后持续下降。重要的脂质第二信使磷脂酸(PA)含量随盐处理时间增长而逐渐下降。溶血磷脂溶血磷脂酰甘油(LPG)1d时含量降低后显著增加,7d时所占百分比达到45%。将脂质组数据结果与脂类代谢通路关键基因表达情况结合构建膜脂代谢调控网络,结果显示,参与内质网中肯尼迪途径的相关基因显著上调表达,如三磷酸甘油酰基转移酶(GPAT)、溶血磷脂酰基转移酶(LPAAT)、磷脂磷酸水解酶(PAH)、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等,其中Zm GPAT4差异表达倍数最高,Log2FC为4.73。磷脂酶A(PLA)显著上调表达,与其相关的溶血磷脂酰胆碱(LPC)途径及LPG途径激活,PC降解的磷脂酶D(PLD)途径被激活,非特异性结合磷脂酶C(NPC)途径受到抑制。4.玉米膜脂代谢关键基因PAP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本研究从玉米中鉴定出15个PAP基因家族成员并分为3个亚族。不同组织部位及发育阶段分析显示Zm PAP基因在各组织部位均有表达,其中Zm LPP2.1、2.2、2.5及Zm PAH1、2在各组织部位及各发育时期均有较高水平表达,Zm LPP3在种子发育12 DAP后、胚乳及胚中都有相对较高且稳定的表达,Zm LPPε2.1、ε2.2在叶中高度表达,在种子发育阶段随时间增长表达水平逐渐降低。Zm PAP基因在多种胁迫条件下差异表达,渗透胁迫条件下尤其明显。其中Zm LPP2.3、2.5、2.6,Zm LPP3及Zm PAH1在多种胁迫下显著上调表达,Zm LPP2.4、Zm LPPε2.2显著下调表达,Zm LPP2.2基因在各胁迫条件下既有上调又有下调表达。干旱胁迫条件下Zm LPP2.2基因上调表达2.2倍,盐胁迫下其Log2FC为-1.9,同时Zm LPP2.3基因上调表达倍数达到3.1倍,为盐胁迫下差异表达最为明显的基因。本研究通过对玉米幼苗根系生理生化、转录组、脂质组数据等进行分析,说明其在生理、分子、代谢水平上对盐胁迫的响应,并且构建了玉米根系膜脂代谢调控网络,同时对脂类代谢关键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相关分析,为解析玉米耐盐机制提供依据,为玉米耐盐分子育种提供基因资源。
其他文献
根腐病是设施黄瓜生产中发生严重的根部病害之一,发生严重时可导致产量降低,甚至绝收。目前,黄瓜嫁接栽培已成为克服土传病害危害的一种有效方法。此外,木霉菌作为一种重要的生防真菌,具有促生和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的作用,已广泛用于农业生产。嫁接栽培与木霉菌的使用对黄瓜抗病和促生都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二者作用的效果及生理调节机理是否相同还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采用不同的木霉菌菌剂使用方法研究其对黄瓜砧木幼苗生长
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具有作业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在国内外的植保作业中被广泛使用。喷杆悬架系统作为连接喷杆和喷雾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和性能对喷杆工作时稳定性和最终的喷雾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国内对于喷杆悬架的研究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需要深入的研究探索。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现有喷杆结构和技术研究现状,以高地隙喷雾机喷杆悬架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款幅宽为21m的喷杆悬架,对喷杆悬架进行了数学建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在各个时期都会受到病害的影响,严重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化学防治可以有效的抑制水稻病害的发生,但是长期大量使用杀菌剂会带来环境污染和抗药性产生等问题。生防菌对环境影响小,病菌不易产生抗药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生防菌见效慢,受环境影响大等因素的影响,使其使用受局限。而理想措施是化学药剂与生防菌联合使用,达到防治效果,同时减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本试验将生防木霉菌和芽
为探究减施氮肥与接种根瘤菌对黑大豆实际生产的重要作用,明确不同氮肥施用量与接种根瘤菌对黑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达到降低生产投入成本和保护黑土地的目的。本试验于2019-2020年在黑龙江省北大荒集团九三分公司鹤山农场试验基地进行。以嫩江农场主栽的农家黑大豆品种青仁乌1号为供试品种,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设置:当地氮肥施用量(100%)、当地氮肥施用量一半(50%)、不施用氮肥(0)等3个氮肥施
为改善好氧堆肥曝气量预测精度低、曝气效率差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曝气供氧量预测方法,并构建了改进GA-BP神经网络的曝气供氧量预测模型。结果显示:与标准BP神经网络和GA-BP神经网络相比,CG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在曝气供氧预测中具有更准确的预测效果。一号反应器CGA-BP神经网络模型的研究内容评价指标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和
为了研究外源褪黑素对红小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红小豆栽培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试验于2019年,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盆栽场内进行,以珍珠红、宝清红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于红小豆苗期、花荚期和鼓粒期生长喷施50μmol/L、100μmol/L和200μmol/L的褪黑素处理,系统研究了外源褪黑素对红小豆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产量的籽粒品质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褪黑素处理对红小豆植株形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黑龙江省是我国主要的水稻生产基地,近年来,水稻恶苗病在黑龙江省育秧过程中发生尤为严重,对黑龙江稻区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本研究选择黑龙江省主栽品种,在明确黑龙江省不同地区水稻恶苗病菌种类及致病性基础上,对影响水稻恶苗病发生的条件及水稻恶苗病的化学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对黑龙江省5个不同水稻种植区采集恶苗病病株样本分离纯化后,进行形态学鉴定、分子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磷脂酶(Phospholipase)是一类催化甘油磷脂水解的酶。依据其作用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类,即磷脂酶A(Phospholipase A,PLA)、磷脂酶B(Phospholipase B,PLB)、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PLC)、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PLD)四类。在植物中,磷脂酶C可以根据其水解底物的不同,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p
针对寒地水稻生产中搅浆平地导致土壤紧实致密、破坏土壤结构、常规耕作泥温低、插秧基本苗不合理等问题,本试验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耕作模式2水平(A1常规耕作,A2垄作双深);穴苗数4水平(B1每穴3苗,B2每穴6苗、B3每穴9苗,B4每穴12苗),研究旱平垄作双侧双深(垄作双深)耕作栽培新模式下穴苗数对土壤理化性状、干物质积累、光合作用、抗倒伏性能、氮素积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垄作双深新模式
盐胁迫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胁迫之一。高粱作为世界五大谷物作物之一,土壤盐渍化严重影响了其产量。本研究以高粱品种黑63027为试验材料,对三叶一心期的高粱幼苗进行Na Cl处理,处理浓度为150 m M,利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RNA-seq)及脂质组检测技术(Lipidomics),对Na Cl胁迫条件下高粱幼苗叶片进行检测。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生理表型及基因表达调控情况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