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对集成电路和微/纳器件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器件在服役过程中承受机械和循环疲劳载荷,其力学性能的优劣制约着金属互连线长期服役可靠性。而石墨烯因其具有优异的电学、热学和理化性能,近年来已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高质量石墨烯薄膜对微/纳器件金属互连线力学性能是否有影响,以及作用机理尚有待探究。本研究以退火态多晶纯铜箔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铜箔表面生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批准号:51671050、5137104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对集成电路和微/纳器件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器件在服役过程中承受机械和循环疲劳载荷,其力学性能的优劣制约着金属互连线长期服役可靠性。而石墨烯因其具有优异的电学、热学和理化性能,近年来已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高质量石墨烯薄膜对微/纳器件金属互连线力学性能是否有影响,以及作用机理尚有待探究。本研究以退火态多晶纯铜箔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铜箔表面生长高质量单层石墨烯,获得覆石墨烯的铜箔样品。退火铜箔和覆石墨烯铜箔的纳米压痕实验发现:退火纯铜的塑性应变突发现象,而覆石墨烯纯铜此现象并不明显;与退火纯铜相比,覆石墨烯纯铜的杨氏模量和硬度显著提高;在纳米压痕测试中,石墨烯能够对其生长基底纯铜的变形恢复产生影响。通过对退火铜箔和覆石墨烯铜箔两种样品进行静载荷拉伸试验,结果表明,退火铜箔表面更为粗糙,覆石墨烯铜箔表面较为平坦;覆石墨烯铜箔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显著高于退火铜箔。铜箔表面生长的石墨烯可以有效提高铜箔的拉伸性能。对比研究退火铜箔和覆石墨烯铜箔两种样品疲劳性能发现,铜箔表面生长石墨烯能有效阻碍材料表面疲劳挤出/侵入的形成,抑制了铜中不可逆位错运动引起的循环应变局部化,进而明显提高铜箔的疲劳寿命。通过对退火纯铜和覆石墨烯纯铜两种样品的表面损伤形貌及位错结构观察与表征分析,研究了两种样品的疲劳损伤特征,探讨了石墨烯作为材料表面强化涂层的可能性及作用机理。
其他文献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与应用,推荐算法及其系统成为电商、短视频、新闻、金融等诸多领域的核心技术架构,推荐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研究推荐系统的目标在于针对不同场景数据需求,如何设计更好的特征,并将其运用到设计的算法模型,使得推荐效果尽可能达到多样化目标的整体最优或目标侧重的改进。与此同时,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突破传统模型与数据量级的算力性能限制,带来了更多优化与算法升级的可能性,如何利用其实现匹配用户的
自然界中的氮循环是最基本的物质循环之一,传统燃料的燃烧和氮素肥的普及,导致大量氮-氧化物(NOX)释放到大气中,氮循环系统已严重失衡。NOX极易被水和碱性吸收,主要形成NO3-水溶液。长期摄入含有NO3-污染的地下水是高血压和蓝婴症等疾病的主要诱因。但NO3-在水溶液中性质稳定,所以降解NO3--N是亟待解决的难题。电化学还原技术具有方便快捷,无二次污染,投资成本较低等优点,在化学工程中被较广泛地
开放信息抽取技术旨在从无结构文本中抽取结构化的信息三元组,可以从海量文本数据中自动获取有价值信息,是解决信息爆炸问题的重要方法。目前,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界,并在众多NLP下游任务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当前的开放信息抽取系统多为基于神经网络的序列标注模型。然而,这类方法无法准确标注歧义实体的信息类别,且由于抽取速度较为缓慢,无法处理超大规模数据与用户的实时请求。另一方面,开放信息抽取技术在问题引导
机电驱动器(EMA)具有结构紧凑、污染小、易维修且效率高等特点,常常作为液压作动器的替代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等领域。本文以大负载机电驱动器为对象,围绕其结构设计、关键零部件强度校核、电气控制设计、程序开发与测试以及电机控制策略改进展开研究。在结构方面,通过理论计算与有限元分析结合完成强度校核,以Creo三维建模完成整体装配与接口细化,并绘制完整的二维图纸完成样机的装配。在电气设计与软件开发方面,针
石墨材料的加工,对刀具的耐磨性能和机床要求较高,然而高端的石墨加工机床技术只掌握在国外少数几家机床厂家,国内相关技术与国外有较大差距。但国外高端石墨加工机床价格昂贵,若能采用冷风切削加工技术来抑制刀具磨损、改善加工表面质量,以此保证国产石墨加工机床的加工质量,凸显其在价格上的巨大优势,将会大大提高国产石墨加工机床的市场竞争力。本文针对某国产高速石墨加工中心在加工热弯石墨模具时,精加工表面粗糙度达不
随着中国智能制造的不断深入改革,工业生产逐渐由自动化向智能化、柔性化发展,将视觉技术与工业机器人进行融合成为当前智能改造的热门研究方向。目前国内大多都是针对特定的目标工件单独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抓取研究,从而对于工业生产制造过程常见的多个堆叠目标抓取分拣问题研究显得极为重要。双目视觉技术作为机器人感知外界环境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获取目标的三维深度信息,有效解决多个散乱堆叠目标的识别与定位问题
脉诊作为中医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无创诊断且高效的特点,依据切脉后手指的触觉感知,结合脉诊理论与行医经验,即可诊断身体疾病状况。但脉诊过程易受主观因素影响,且脉象概念和描述复杂抽象,迟滞了中医脉诊的现代化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诸多学者投身到脉诊仪的现代化研究中,并基于不同的检测机理与传感技术实现了脉搏信号的采集与复现,然而所设计的脉诊仪存在体积庞大、舒适性与便携性能不足等问题,无法满足脉诊仪
随着制造业向自动化与智能化转型,现阶段金属材料质量控制环节,采用精度更高的智能检测系统替代耗时费力的人工检测,智能检测系统的硬件方面已经取得很大成就,软件方面还可以通过更新算法来提高系统整体性能,为了探寻出一套适合金属缺陷数据集的目标检测算法,本文对几种通用目标检测算法框架组成及如何针对金属缺陷数据集特点,优化通用目标检测算法进行全面研究,具体研究过程如下:(1)为了从现有的通用目标检测框架中挑选
随着各国在高铁技术投入的不断增加,高速列车的行驶速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我国经过几次全国大提速后,列车运行速度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目前应用较多的空电复合制动方式在快速性和准确性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因此研究新的制动方法对于保证列车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考虑众多制动方式,液压制动技术在汽车方面已经很成熟,但是应用到列车上的制动研究还比较少见,本文将液压制动技术应用到高速列车上进行研究,主要完成的研
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领域的关键装备而广泛用于搬运任务。当前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中,机器人搬运电池大多采用离线编程或者在线逐点示教的方式。随着汽车迭代升级速度加快以及个性定制需求加大,人工示教搬运电池的方式存在调试周期长、适用性差、成本高等缺点。该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对柔性、智能的需求。针对人工示教适应性差的问题,本文以智能柔性生产线上电池的自主搬运为研究对象,从电池的位姿估计、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