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SM-5不同表面歧化甲基氯硅烷机理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r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硅材料兼具无机和有机双重结构而被广泛应用。现阶段被市场需求的最大的单体是二甲基二氯硅烷(CH3)2Si Cl2(简称二甲M2)。但工业采用的直接合成法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一甲基三氯硅CH3Si Cl3(简称一甲M1)和三甲基氯硅烷(CH3)3Si Cl(简称三甲M3)。就如何解决副产物堆积问题备受国内外科学工作者关注。对此本文采用歧化法将一甲和三甲催化歧化制备成二甲以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研究表明,ZSM-5和Al Cl3对歧化制备二甲有一定的催化效果。而且目前国内外对歧化制备二甲反应的理论研究很少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常规合成方法,以三缺位Keggin结构钨磷酸盐Na9PW9O34·7H2O和钨砷酸盐Na9[AsW9O33]·27H2O(分别简写为{PW9}、{AsW9})和二聚的三缺位Keggin结构钨砷酸盐K14[As2W19O67(
现今,由于杂环类化合物结构变化多样、活性高且污染小,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含氮杂环化合物更是研究的重点,其中吡唑以它高效、低毒的广泛生物活性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一类。均
1.以邻苯二胺和自行合成的芳氧基乙酸为起始原料,经一系列反应,合成出了重要中间体2-芳氧甲基乙酰肼IV,然后在超声波辐射与固-液相转移催化下,将其与自制的异硫氰酸酯VI反应,合成出了24个目标化合物,其中包含17个酰氨基硫脲类化合物VII1~17,4个1,3,4-噻二唑类化合物VIII1~4,3个二酰肼类化合物IX1~3。并利用IR、1H NMR及元素分析对中间体及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2.利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一种利用电活性微生物氧化降解有机小分子,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装置。近年来,关于MFC的理论基础研究已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然而其实际应用,特别是污水处理,还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一方面,当溶液中氧含量增大时,MFC阳极的厌氧电活性微生物的生物电化学活性会受到严重抑制甚至完全失去。因此,MFC技术难以与传统的好氧污水处理技术相融合。另一方面,MFC的输出不稳定,单个MFC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