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系肿瘤细胞中ASXL1基因突变及组蛋白乙酰化异常检测的临床意义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ulo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对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越来越多的白血病细胞具有特定的非随机性染色体畸变,导致染色体上的相关基因重排、缺失、融合和镶嵌,而许多涉及基因则可以编码某些重要的转录因子或其他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和信号通路蛋白等。近年来表观遗传学概念的引入,发现像组蛋白修饰、转录因子自身的修饰与染色质构型重塑等这些表观遗传学表现形式,对造血相关的基因表达与调控有着重要作用,使人们对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的发病分子机制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ASXL1(additional sex-comb like-1)属于ASXL家族(ASXL1,ASXL2,ASXL3)成员之一,位于染色体20q11上,是Trithorax与Polycomb家族的增强子,对于维持基因表达稳态中有着关键作用。曾有研究表明,在对维甲酸(RA)敏感的肿瘤细胞中,ASXL1蛋白在SRC-1的协同作用下,可以募集更多的乙酰化组蛋白H3在RA敏感的启动子区域,因此ASXL1蛋白的稳定表达对内源性RA调节基因的表达有增强作用。相反,另一方面在对于RA抵抗的细胞肿瘤系中,ASXL1又可以成为RA受体的协同抑制因子。这些研究都支持ASXL1具有激活和抑制的双重作用。Gelsi-Boyer等在MDS病人中利用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第一次发现了ASXL1基因的突变,随后在越来越多的髓系肿瘤中都发现了ASXL1基因的突变。在表观遗传学的众多形式中,组蛋白乙酰化与去乙酰化是最重要的修饰方式,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很大程度上是由它们共同驱使,这种可逆的动态修饰由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HATs)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共同催化,共同控制染色质各区域核心组蛋白的乙酰化程度。HATs/HDACs对基因调控有着重要影响,当它们的功能失调时,会引起恶性肿瘤的发生。目前已经发现,像一些对于造血细胞分化及发育有着重要影响的信号传导途径和一系列与细胞发育分化相关的转录因子,均能与HATs或HDACs互相作用。因此,HATs/HDACs的表达活性的异常,可能与急性髓系白血病及其他血液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实验通过检测髓系肿瘤(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中ASXL1突变、ASXL1 mRNA表达水平及HATs/HDACs表达水平,分析ASXL1突变、ASXL1基因表达水平对髓系肿瘤的影响,HATs/HDACs表达失衡对髓系肿瘤的影响,以及ASXL1基因表达水平高低与HATs/HDAC表达失衡有无相关性。方法:本实验收集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骨髓液40例(其中AML-M2 15例、AML-M4 13例、AML-M5 12例),治疗后达完全缓解(CR)的AML患者1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15例(其中中低危组患者8例、高危组患者7例),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cMPN)患者15例(其中原发性骨髓纤维化(MF)3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7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5例),并收集17例血液系统非恶性疾病患者骨髓液设为对照组。通过RQ-PCR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骨髓液单个核细胞(BM-MNCs)中ASXL1的mRNA表达水平和HDAC1、P300的表达水平,并将AML患者骨髓液外送海斯特公司检测ASXL1基因突变。结果:1 ASXL1 mRNA的表达情况RQ-PCR结果显示:初治的40例AML患者中单个核细胞中ASXL1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9548±0.1717),16例治疗后达CR的AML患者中单个核细胞中ASXL1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1.0113±0.1506),15例MDS患者单个核细胞中ASXL1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9542±0.1262),15例cMPN患者单个核细胞中ASXL1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9605±0.1167),17例对照组单个核细胞中ASXL1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9627±0.1484),初治AML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869),完全缓解AML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378),MDS组与对照组比无统计学差异(P=0.863),cMPN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963)。2 ASXL1基因突变情况外送海斯特公司的ASXL1突变检测结果显示:初治的40例AML患者中均未检测到ASXL1基因的有意义突变。3 HDAC1蛋白表达情况Elisa法测HDAC1蛋白表达结果显示:40例初治AML患者HDAC1蛋白表达量为(11.6138±2.0422)pg/ml,16例治疗达CR的AML患者HDAC1蛋白表达量为(6.5188±1.6942)pg/ml,15例MDS患者HDAC1蛋白表达量为(12.6140±1.3007)pg/ml,15例cMPN患者中HDAC1蛋白表达量为(7.5193±1.2447)pg/ml,17例对照组患者中HDAC1蛋白表达量(3.9588±1.4251)pg/ml,所测初治AML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其HDAC1蛋白表达量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缓解组HDAC1蛋白表达量低于初治AML患者,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测MDS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其HDAC1蛋白表达量升高,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所测cMPN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其HDAC1蛋白表达量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40例初治AML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3例,女性患者有17例,其HDAC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1.5939±1.9680)pg/ml、(11.6406±2.1997)pg/ml,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944);40例初治AML患者中,60岁以上患者有7例,60岁以下患者有33例,其HDAC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1.4671±1.5632)pg/ml、(11.6449±2.1492)pg/ml,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837);40例初治AML患者,AML-M2患者有15例,AML-M4患者有13例,AML-M5患者有12例,其HDAC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1.4133±2.0796)pg/ml、(11.1162±2.1725)pg/ml、(12.4033±1.7622)pg/ml,其相互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264)。15例MDS患者中,中低危组患者有8例,高危组患者有7例,其HDAC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1.6550±0.7962)pg/ml、(13.7100±0.7615)pg/ml,高危组MDS患者HDAC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中低危组,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0),15例cMPN中有3例PMF、7例ET、5例PV,其HDAC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7.3800±0.8945)pg/ml、(8.0529±1.2480)pg/ml、(6.8560±1.2730)pg/ml,其相互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270)。4 P300蛋白表达情况Elisa法测P300蛋白表达结果显示:40例初治AML患者P300蛋白表达量为(0.8584±0.2103)pg/ml,16例治疗达CR的AML患者P300蛋白表达量为(1.0509±0.1649)pg/ml,15例MDS患者P300蛋白表达量为(0.9557±0.1278)pg/ml,15例cMPN患者中P300蛋白表达量为(0.8495±0.1320)pg/ml,17例对照组患者中P300蛋白表达量为(1.2506±0.1634)pg/ml,所测AML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其P300蛋白表达量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缓解组P300蛋白表达量高于初治AML患者,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所测MDS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其P300蛋白表达量降低,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所测cMPN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其P300蛋白表达量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40例初治AML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3例,女性患者有17例,其P300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8832±0.2330)pg/ml、(0.8248±0.1762)pg/ml,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393);40例初治AML患者中,60岁以上患者有7例,60岁以下患者有33例,其P300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9887±0.2277)pg/ml、(0.8307±0.1991)pg/ml,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70);40例初治AML患者,AML-M2患者有15例,AML-M4患者有13例,AML-M5患者有12例,其P300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9335±0.2198)pg/ml、(0.8486±0.1663)pg/ml、(0.7751±0.2230)pg/ml,其相互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148)。15例MDS患者中,中低危组患者有8例,高危组患者有7例,其P300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0501±0.0776)pg/ml、(0.8479±0.0751)pg/ml,高危组患者P300蛋白表达水平比中低危组低,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0),15例cMPN中有3例PMF、7例ET、5例PV,其P300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8890±0.0960)pg/ml、(0.8324±0.1387)pg/ml、(0.8498±0.1606)pg/ml,其相互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846)。5 HDAC1/P300比值情况HDAC1/P300比值结果显示:40例初治AML患者HDAC1/P300比值为(14.6279±5.2376),16例治疗达CR的AML患者HDAC1/P300比值为(6.4808±2.2812),15例MDS患者PHDAC1/P300比值为(13.0624±3.2777),15例cMPN患者中HDAC1/P300比值为(9.0993±2.4647),17例对照组患者中HDAC1/P300比值表达量为(3.1766±1.1952),所测AML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其HDAC1/P300比值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缓解组HDAC1/P300比值低于初治AML患者,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所测MDS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其HDAC1/P300比值升高,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所测cMPN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其HDAC1/P300比值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40例初治AML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3例,女性患者有17例,其HDAC1/P300比值分别为(14.5026±5.9727)、(14.7971±4.2148),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863);40例初治AML患者中,60岁以上患者有7例,60岁以下患者有33例,其HDAC1/P300比值分别为(12.4147±4.5907)、(15.0974±5.3088),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223);40例初治AML患者,AML-M2患者有15例,AML-M4患者有13例,AML-M5患者有12例,其HDAC1/P300比值分别为(13.2262±5.1498)、(13.5783±3.4953)、(17.5171±6.0905),其相互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69)。15例MDS患者中,中低危组患者有8例,高危组患者有7例,其HDAC1/P300比值分别为(11.1976±1.5447)、(16.3507±2.4001),高危组患者HDAC1/P300比值比中低危组高,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0),15例cMPN中有3例PMF、7例ET、5例PV,其HDAC1/P300比值分别为(8.3051±0.4959)、(9.9919±2.8502)、(8.3264±2.5180),其相互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455)。结论:1本组检测的髓系肿瘤中未发现ASXL1基因表达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2本组髓系肿瘤中未发现有病理意义的ASXL1突变。3在髓系肿瘤中,HDAC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300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证明HDACs/HATs表达失衡对髓系肿瘤的发生有着重要影响。4在AML患者中,治疗后达CR的AML患者比初治AML患者的HDAC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但仍高于正常水平,P300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但仍低于正常水平。5在MDS患者中,高危组患者的HDAC1蛋白表达水平比中低危组患者高,高危组患者的P300蛋白表达水平比中低危组低,高危组患者HDAC1/P300比值比中低危组高。
其他文献
1 我国果品贮藏保鲜业面临的问题 1 1 "绿色"壁垒制约在当前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已成为最重要的壁垒之一.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整体水平还比较低,果品生产与加工、
为了提高专业实践课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针对“航运管理课程设计”中的航线配船问题,开发了船舶调配教学软件( FPDSS系统),用作本科生课堂辅助教学的工具。介绍开发这一软件的教
本文首先介绍了克鲁格曼中心外围模型的基本逻辑 ,指出规模经济等经济外部性对于制造业地理集聚的形成与稳定具有决定作用。然后对我国工业经济进行了实证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
目的:通过调控ROS建立人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株并研究其机制。方法:通过DCFH-DA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MCF-7及其耐药株MCF-7/ADM细胞内荧光强度及分布,流式细胞仪检测MCF
运用中西医结合理论,从微量元素谱、中药药性、现代药理作用三方面,探索了临床常用健脑中药的配伍原则;认为高Mg及活血化瘀、改善循环,有助于健脑及颅脑损伤后的脑功能恢复,
株间机械除草技术与装置能有效摆脱田间除草的繁重体力劳动并消除化学除草方法所带来的危害,株间机械除草装置的牵引拖拉机在跟踪作物行时总会产生航向偏差,导致除草装置出现
<正>2011年秘书学被正式列入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这不仅是秘书学界几代学人三十年努力拼搏、苦苦坚守的结果,也显示出社会对秘书人才的强劲需求和国家对该学科的重视
本文阐述了食品安全的信任品特征,通过引入质量缺陷在重复购买前可能被曝光这一因素,研究了食品安全型信任品的质量信号显示问题,得到了分离均衡以及可能并存的混同均衡的实
中国改革中的渐进主义和国家集权的作用〔澳〕L.H.利乌在强调分权化和加强市场作用观点为主流的理论讨论中,一些政治学家赞同在经济改革中加强政府的集权功能和实行渐进主义政策。
研究辽西凹陷沙四段烃源岩品质及生烃潜力,探讨该边缘凹陷油气勘探前景。在现有钻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震属性特征,通过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古环境分析以及盆地模拟,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