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麓山南路两厢有机更新模式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二字早已深深融入每个人的生活当中。当前,人们提倡有机的生活方式,并将其贯穿于平时的吃、穿、住、行等各个方面。在旧城更新的实践中,“有机更新”理论也已被国内诸多历史文化名城所接受和采纳。“有机更新”最先是吴良镛先生在菊儿胡同改造项目中提出来的一种维护式的旧城改造方式,也是当前一种较为流行并且切实可行的旧城保护与更新的理论指导方法。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有机更新理论的应用局限于小规模渐进式的历史旧城区的保护和开发项目中。近年来,一批盲目追求历史建筑元素的项目拔地而起,显得不伦不类。或是急功近利地追求城市新面貌,对旧街区进行粗暴的推倒重建。那么,应该怎样使有机更新理论更好更有效地指导不同类型的旧城更新改造?笔者在大量阅读有机更新理论相关文献时,深受启发,推想能否将有机更新理论的应用范围进行拓展,运用于更多的一般旧城区而非历史城区的改造?笔者在此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问题:在不同类型的旧城中如何运用有机更新理论进行指导,使改造后的旧城焕发生机、延续活力?基于此,本论文研究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阐述了论文的缘起,论文研究的问题与对象,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介绍了研究的方法,并提出论文的框架。第二章主要通过对相关学科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对当前关于旧城更新的国内外相关学科及理论进行梳理和分析,以及对当前一般的旧城更新方式做归纳、对比与总结。第三章分析了国内比较知名的五个经典有机更新案例,分析了它们在各自的设计构思、改造模式,从中进行经验总结,探索出有机更新理论的深层次内涵,为本文的设计策略提出提供了一些启示。第四章对有机更新的效益做进一步的分析,对有机更新中的经济收益所涉及到的因素进行归纳和分析,为有机更新的拆迁投资改造模式选取提供一条思路。第五章结合笔者实际参与的项目——麓山南路两厢有机更新项目,以有机更新理论为指导,对项目进行调研分析和模拟规划,进一步探索有机更新的应用模式。第六章是对前文探索的一个总结,提出在旧城更新中除去需要具有前瞻性和统筹性的规划外,更重要的是要结合项目实际出发,进行必要的功能置换,且在改造中涉及的各大利益主体需共同协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改造效果。笔者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我国未来在旧城有机更新上寻找更为合适的方法策略,引导人们从多角度去解读和探索有机更新理论,将有机更新理论更好地运用于旧城改造中去。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世界的人口规模持续膨胀,城市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在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各种舒适和便利的同时,也饱受了资源危机、环境问题、人口压力等问题的困扰。面对种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型大型铁路客站的修建,传统大型铁路客站设计和管理模式逐步被取代。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铁路客站商业空间的重要性逐步增加,传统的单一、小规模的铁路
城中村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客观存在的特殊地域现象,其本质上是城市与乡村的冲突和融合问题。当前,温州市区存在大量城中村,使得温州半城市化现象十分严重,也阻碍了温州转
苏州古村落延续了悠久的吴地文化传承,古村落中的一些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研究吴文化的重要史据。上个世纪以来,苏南地区快速城镇化等因素对古村落的传统风貌、社会、经济
轨道交通作为新兴的具有大容量、低污染、速度快、安全性高的绿色交通方式逐渐在城市交通体系中发挥出骨干作用。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日趋明显,特别是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
随着乡村旅游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此时农家乐应运而生。乡村旅游农居(农家乐)是农村一种自住和经营旅游的混合住宅。农村产业
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我国法定规划序列的重要一环,是政府调控城市发展重要公共政策之一,本应在我国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变革时期成为弥补市场不足,有效配置公共资源,保护资源环境,协
地景建筑在近十年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均受到了格外的关注,而今已经成为建筑形态发展的趋势之一,且历史渊源又颇深,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对于专业研究与实践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以沟域作为载体的山区要素空间布局关系成为山区发展新内容。沟域经济蓬勃发展,为山区发展展示了美好的前景。但与此同时,很多地区出现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布局过于分散等不
城市景观风貌是城市特色的最主要体现之一,也是城市给予人们精神感受的一个载体,它不仅仅包含了城市看得见的建筑色彩、建筑形式、山、水、绿化,还包括了城市的精神层面的诸多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