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沙地灌木能源树种幼苗耗水特性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pan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灌木以其良好的水源涵养功能,而成为我国西部广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林木植被恢复建设的重要树种。灌木树种多花柽柳(Tamarix hohenackeri Bunge)、柠条(Caragana microphylla L.)、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沙棘(Hipopophae rhamnoides L.)不仅具有抗性强、耐干旱、萌芽能力强、根系发达特点,而且也是以燃料为用途的灌木能源树种。为了对这四个沙地能源树种在适宜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经典的盆栽法,在充分供水(CK),轻度干旱(T1),中度干旱(T2)和重度干旱(T3)四个土壤水分条件下研究了1年生沙棘、沙枣、柠条和多花柽柳幼苗的生长和水分利用特征,测定了苗木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光合、生长、生理、耗水等指标,并对各项指标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四种苗木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基本是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降低,表现为CK>T1>T2>T3,部分时段略有不同,由于干旱胁迫加重,植物叶片蒸腾速率就会出现响应,相对水分充足的植物会表现出更加不稳定的变化。各树种叶片水平水分利用效率与土壤水分含量之间关系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不同土壤水分下,多花柽柳、柠条、沙棘气孔导度表现为与净光合速率是相同的变化趋势,沙枣气孔导度值与蒸腾速率有较为相同的变化趋势。(2)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地径和苗高均有所减少,试验结束时不同处理间生长差异显著。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多花柽柳、沙枣、沙棘苗高、地径生长均表现为18%-20%(CK)>14%-16%(T1)>9%~11%(T2>7%(T3),而柠条则为T1>CK>T2>T3。(3)四种苗木根、茎、叶生物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显著降低。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多花柽柳、沙枣、沙棘净增生物量均表现为CK>T1>T2>T3,而柠条则为T1>CK>T2>T3。(4)各水分处理叶绿素含量多花柽柳大小排序为CK>T2>T1>T3;沙枣排序为:T1>CK>T3>T2;柠条和沙棘为CK>T1>T2>T3。四种苗木叶片游离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在干旱条件下比充足水分条件高,结果差异显著。(5)综合分析四种苗木单株水平水分利用效率与耗水量的关系、净增生物量以及耗水量三个因素,结果得到,多花柽柳、柠条、沙枣和沙棘最适宜生长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4%-16%、14%-16%、11%-14%、9%-11%。14%-16%,14%-16%,11%-14%and9%-11%.多花柽柳、柠条、沙枣和沙棘最适宜需水量分别为392.96mm、382.17mm.316.13mm、379.52mm。
其他文献
束(Ziziphus jujuba Mill.)是原产于中国的重要生态经济树种,其味道鲜美,果形美观,有很高的食疗价值和保健功效,深受中国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本研究以冬枣子代种子为材料,测定
本文以二级流域为研究单元,运用遥感和实地踏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研究地区流域的结构特征,通过对流域内森林生态系统降雨各分量的定位观测,定量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的水量平衡
现代教学手段日新月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各地教学水平发展极不平衡,城乡差别极大,很多农村学校仍然用不起多媒体技术。作者利用现有教材,盘活有限的教学资源,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