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结构不断变化,人口老龄化成为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对经济的影响也更为明显。人口年龄结构对人力资本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并进一步对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重大影响。人口老龄化加剧引致生产力的不可持续,严重影响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有必要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人口老龄化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路径,从而为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和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首先利用全国30个省份2001-2015年的面板数据,以实际GDP作为产出指标,以各地区物质资本存量及从业人数作为投入指标,采用DEA-Malmquist方法,计算出各省2001-2015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接着,利用人口老龄化及测算出的全要素生产率数据,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空间分布分析、空间依赖性全局Moran’s I检验及空间关联局部分析,发现人口老龄化可能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影响,需要进一步通过实证检验验证其具体影响路径及作用。接下来,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引入三次产业增加值与地区生产总值占比、政府效率、进出口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占比以及劳动力供给作为控制变量来分别分析人口老龄化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四个效应和路径。回归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显著的双重影响:一方面,人口老龄化通过对劳动力人口的改变,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通过劳动力的抚养负担,刺激其加大生产改进力度,从而促进全要生产率水平的提高。从具体影响路径来看:(1)人口老龄化通过产业结构效应、市场开放效应、劳动力供给效应对全国及东中西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均产生正面影响;(2)人口老龄化通过制度效应对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产生负面影响,对整体及中西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有正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