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状况总体上呈现稳健运行态势,资产负债比例保持稳定增长,拨备覆盖计提较为充足,总体获利能力持续增加。但在2016年后,商业银行监管趋严,无论是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还是中国人民银行,都对商业银行进行多次现场检查,对违规行为进行公示的行政处罚单数大幅增加,从某种情况来看,严监管对商业银行机构主体以及人员违规数量应具有抑制效应,但在2017、2018年违规的数量未出现较为明显的减少,且时有大型违规案件发生,因此,研究监管处罚对商业银行违规情况是否有效,对于监管机构以及商业银行来说很有必要。在商业银行违规经营越来越受到监管机构重视的情况下,本文从监管处罚视角出发,通过收集整理前人研究理论,以商业银行监管理论(脆弱性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合规经营理论(公司治理理论以及全面风险理论)以及声誉理论为支撑,研究分析监管处罚对商业银行违规经营影响,阐述监管处罚通过风险抑制和利益剥夺对商业银行违规经营产生影响,并提出理论假设。通过收集与整理2013-2019年银保监会的监管处罚公告与年报处罚以及商业银行年报得出主要处罚对象为农村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国有银行,针对信贷业务违规、票据业务违规以及宏观审慎经营违规做出相应处罚,可以看出近些年商业银行的违规经营较频繁,监管处罚次数与处罚金额也出现了峰值,取消银行高管任职资格与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人数剧增。实证方面本文选取16家上市商业银行面板数据,以监管处罚金额对数作为主要解释变量,将不良贷款率作为商业银行违规经营的代理变量,实证研究监管处罚对商业银行违规经营的影响。结果显示:监管处罚金额对16家上市商业银行违规经营影响程度在10%的显著水平下显著,且监管处罚对商业银行违规经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监管处罚强度的提高能够显著抑制商业银行风险水平,尤其在对于信贷业务违规引发的信用风险方面抑制效果显著。但商业银行利益损失对违规经营抑制效果不显著,即监管处罚通过利益剥夺对商业银行违规经营的抑制性不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处在较高水平,实证结果表明监管机构对于商业银行违规成本还有增加的空间。综合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本文对监管机构与商业银行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监管机构要健全法规,避免一刀切的执法方式,对机构处罚的同时也要加强针对个人的问责,提高执法随机性,增加违规识别能力和处罚力度。商业银行自身亟需建设良好的合规文化,对员工进行多阶段培训与检测,同时信贷业务违规要责任到人,对每一位员工达到较大程度的警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