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兴数字技术地出现,普惠金融也呈现出新的特征——数字性特征。通过研究普惠金融数字化发展特征和数字化演进过程,分析普惠金融数字化对城乡居民福利差异的影响作用,可以检验当前金融科技发展大背景下的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效果,为普惠金融发展与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为未来的普惠金融发展以提升农村地区居民的收入与福利水平、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第一部分首先分析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并运用文献研究法梳理普惠金融与城乡居民福利差异的相关研究文献。第二部分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界定研究的普惠金融和居民福利概念,运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总结普惠金融和居民福利的理论基础。从金融排斥理论和金融发展理论这两个方面论述普惠金融的理论基础,简要概述了西方福利经济学理论,并从居民福利的角度对比分析几种福利经济学的内容。随后理论分析普惠金融数字化对城乡居民福利差异影响的作用机理。先论述普惠金融数字化的福利效应,再从直接作用机制和间接作用机制这两个层面展开阐述普惠金融数字化如何影响城乡居民福利差异。在测度普惠金融指数和城乡居民福利差异指数的基础上,第四部分引入固定效应模型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2005-2018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普惠金融数字化前后两个阶段的整体层面回归估计和分区域回归估计结果对比,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普惠金融数字化的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得出本文的主要结论,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探究普惠金融数字化影响城乡居民福利差异的作用机理,验证了普惠金融数字化有效缩小城乡居民福利差异,且其影响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同时实证结果表明普惠金融数字化对城乡居民福利差异的影响作用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研究提出现阶段应当加速对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运营的数字化改造与升级、将普惠金融数字化发展与扶贫工作相结合、强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普惠金融数字化发展战略、丰富多层次的普惠金融产品等建议,以增加居民消费便利性、提升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满足农村居民金融需求,减小城乡居民福利差异,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