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产权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智力源泉和不竭动力。知识产权服务业的良性发展,能够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加快经济区域间的均衡发展,提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在研究过程中,本文首先进行理论分析,将知识产权服务业分三类:基础环境类服务、行业服务类服务和行业实务类服务,并分别对三个分类的内在机制进行分析,找出影响三类产业发展的因素,为实证分析奠定基础。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时间较短,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而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省市随着经济的发展需要,随着知识产权事业的飞速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他们积累了一些成功的实践经验。借鉴相关经验,结合我国该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找出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我国市场上没有建立起信息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行业内部企业竞争力较低,服务不规范,服务能力和水平也不高。同时,我国在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方面的薄弱,影响了我国对外资、技术的引进,制约了我国在对外投资以及参与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发展。其次,通过对23个省份的数据分析,分东、中、西部地区进行回归,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找出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在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不同,其影响因素也不同。因此,在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方面,不同地区应当有不同的着重点,制定不同的政策,以确保该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最后,根据规范分析以及实证研究,提出了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需要针对不同主体、具有不同功能的政策相互协调补充,多管齐下,共同配合。在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对策研究上,一方面应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综合考虑,在全国的市场范围内起到导向作用;另一方面要重视政策法规的质量,针对各个地区不同省份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引导该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