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体后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在结核病感染过程中,结核分枝杆菌会被巨噬细胞吞噬,并在其中存活、增殖,最终导致巨噬细胞的凋亡,进而引发结核病。可见,若要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结核病,就需要更深入的研究结核病的发病机制。本研究选取了与炎症作用相关的免疫基因及与其调控相关的microRNAs,通过观察巨噬细胞感染不同毒力的分枝杆菌后它们表达量的变化情况,探讨分枝杆菌的感染机制及不同毒力的分枝杆菌与侵染的关系,为进一步探究结核分枝杆菌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选用诱导分化的THP-1巨噬细胞,构建体外侵染模型,三种分枝杆菌H37Rv、H37Ra和BCG分别感染巨噬细胞12h、24h和36h后,收集细胞的总RNA并反转录成c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免疫相关基因IL-1、IL6R、RAB6B和TLR4的变化。根据预测miRNA靶基因的相关数据库筛选出有调控关系的三种miRNAs,即microRNA-21、microRNA-155和microRNA-29a,将收集的总RNA中miRNAs部分采用一步加尾法进行反转录成为cDNA,同样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它们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1.H37Rv、H37Ra和BCG感染THP-1巨噬细胞12h,24h,36h后,通过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到:IL-1和THR4表达量全部上调;RAB6B表达量全部下调;H37Rv感染组在处理12h时,IL6R表达量下调(P<0.05),在感染后期表达量出现上调;并且在BCG感染组在处理12h时IL6R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2.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到,三种分枝杆菌处理组在12h、24h和36h收集的样品中,除12hBCG感染处理组microRNA-21下调以外,microRNA-21、microRNA-155和microRNA-29a表达量全部上调。BCG感染组在处理36h时,miRNA-21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H37Ra感染组处理24h时,miRNA-21和miRNA-29a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结论:三种分枝杆菌H37Rv、H37Ra和BCG侵染巨噬细胞引起了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量发生变化;与目的基因相关的microRNA-21、microRNA-155和microRNA-29a的表达量均上调,除12hBCG感染处理组microRNA-21下调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