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耗的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实证分析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qiu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中国经济结构步入深度调节阶段,经济发展目标聚焦于“调结构与提质量”。如何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已成为理论界的热点探讨话题。居民消费活动作为能源需求的终端环节对于能源消耗具有重大影响。然而,有关能源消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工业等领域,对消费终端环节的探讨相对较少。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技术的核心思想,从“内涵能源”视角出发,通过测算居民消费的直接和完全能源消费系数,定量分析了居民消费对于能源消耗的影响机制,并且通过情景假设,实证分析了居民消费所致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中国居民消费的直接能源消耗占居民能源消耗总量比例平均约为22%;居民消费间接能源消耗占总量比平均约为78%。说明居民消费活动产生的间接能源消耗是中国居民消费所致的能源消耗和需求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在关注居民消费活动直接能源消耗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居民最终消费活动的间接能源消耗。  第二,通过分析中国城乡居民消费所致的直接和完全能源消耗实证结果发现,中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活动的能源消耗具有明显的差异。平均来看,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的直接能耗是农村居民的3.4倍左右;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完全接能耗是农村居民的3.5倍左右。  究其原因,本文认为,中国长期以来的城乡社会结构差异是主要影响因素。  第三,纵向比较来看,近十年以来,我国居民的能源消耗量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2010年我国居民消费所致的完全能源消耗是2002年居民完全能耗的2倍左右。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居民消费所致的能源消耗主要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  最后,通过情景假设,本文实证分析了居民消费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宏观层面上,经济结构因素对于居民消费所致的能源消耗有一定影响;微观层面上,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对于能源消耗的影响显著。  另外,技术因素对于居民消费所致的能源消耗具有重大的影响。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教学板块,同时也是教师的教学难点,值得每一位教师重视。在阅读板块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效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当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审美能力之后,学生看待事物的角度才会发生变化,也才能够真正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从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摘要:我校是省二级达标校,生源素质普通较低;而要在高三一年里要提高英语学科教学水平,提高中等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高三中等生英语阅读能力教学策略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部分高考考生基础差、底子薄,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英语阅读能力更是比较欠缺,而阅读是外语学习者接触目标语言最直接最便利的途径之一,是提高自身语言水平的重要手段,是英语教学的一大重点。在各级各类的语言水平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