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治疗的临床文献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用药规律,了解其文献特点。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对2009年至2013年间收录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文献进行研究。将符合标准文献中的药物进行归类,建立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用药研究数据库,并分别对内服及灌肠药物的性味归经及文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30篇,涉及内服药物145味,使用频次2555;灌肠药物154味,使用频次2213。常用内服药物有甘草、白术、黄连、白芍、木香、茯苓、党参、薏苡仁、陈皮、当归;药物分类以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收涩药为主,累积频率为72.41%;归经以脾、胃、肺、肝、心经为主,累积频率75.66%;药性以温、寒、平为主,累积频率92.02%;药味以苦、甘、辛、涩、酸为主,累积频率94.72%。灌肠常用药物有白及、地榆、黄连、黄柏、白头翁、苦参、败酱草、甘草、五倍子、三七;药物分类以清热药、止血药、补虚药、收涩药、活血化瘀药为主,累积频率84.14%;归经以肝、胃、大肠、脾、肺经为主,累积频率75.80%;药性以寒、温、平为主,累积频率96.56%;药味以苦、甘、涩、辛、酸为主,累积频率96.15%。2009-2013年间文献发表数量呈下降-上升-下降趋势。文献发表于26种核心期刊,共84篇,占25.45%。盲法设计的文献34篇,占10.30%。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治疗文献的研究质量有待提高。结论:1.内服药物可选甘草、白术、黄连、白芍、木香、茯苓、党参、薏苡仁、陈皮、当归等;灌肠药物可选白及、地榆、黄连、黄柏、白头翁、苦参、败酱草、甘草、五倍子、三七等。2.内服用药以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收涩药为主;灌肠用药以清热药、止血药、补虚药、收涩药、活血化瘀药为主。3.内服用药药性以温、寒、平性为主,药味以苦、甘、辛、涩、酸味为主,归经以脾、胃、肺、肝、心经为主;灌肠用药药性以寒、温、平性为主,药味以苦、甘、涩、辛、酸味为主,归经以肝、胃、大肠、脾、肺经为主。4.内服用药应标本同治,治疗时以温补脾胃,清热燥湿,理气止血为主;灌肠用药注重治标,兼以补虚,治疗时以清热祛湿,活血止血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