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关于大型灌区运行状况的综合评价研究还在不断地探索中,学术界尚未形成较威熟的被公认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常被学者们运用的灌区评价方法较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陷,在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价方法的选择方面有待继续深入研究。本文运用理论研究与实例验证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建立了适用于各类型大型灌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评价模型,对洛惠渠灌区在2006年-2011年综合运行状况进行了评估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有: (1)结合大型灌区运行状况的特点,遵循建立指标体系的相关原则,运用综合法、分解法、交叉法建立一套适用于各类大型灌区运行状况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水源保证情况、工程配套率、管理措施指标、节水节能与增产指标及生态环境指标6个一级指标,将这6个一级指标进一步细化,划分为27个二级指标。 (2)根据现有的国家、地方规范与标准划分指标等级标准,对于没有相关规范可参考的指标,邀请业内专业根据丰富的经验做出预测并制定出相应的标准,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基数选择法、优选法、线性插值法、专家评分法这四种方法将指标标准划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3)采用G1法(序关系分析法)对评估指标赋予圭观权重,采用变异系数法对指标赋予客观权重。采用基于博弈论的综合集成赋权法将已得到的指标主、客观权重进行集成,便可得到各层指标的综合权重,这样可以克服单独运用主观权重或客观权重而存在的缺点。 (4)尝试分别将灰色关联理论与理想解法相结合、拉开档次法与集对分析法相结合、时序加权平均算子法与拉开档次法相结合以及可拓分析评价法与多级可拓评价相结合,建立四种综合评估模型,以陕西洛惠渠灌区为研究对象,对其在2006年-2011年这6年的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符合灌区运行状况的实际情况,表明这四种模型运用于灌区评价是可行的。 (5)通过四种评价模型得到洛惠渠灌区的评价结果,表明洛惠渠灌区在2006年-2008年的综合运行状况评定级别为“中”,在2009年-2011年的综合运行状况评定级别为“良”,与灌区实际运行状况是基本一致的。将四种评价模型得到的灌区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了灌区运行存在的问题,对洛惠渠灌区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对策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