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创新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把创新驱动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十三五”规划我国实施的创新驱动战略,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成长。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无论从创新基础、创新技术还是创新环境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距。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内部自主研发;另一种是从通过技术购买和并购从外部取得。由于企业自主研发投入大、周期长,结果不确定性大,高新技术企业单纯依赖内部研发积累会导致效率低下,短时期内无法赶上甚至超越先发优势的企业。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在面临产品市场和技术水平竞争更为激烈的情况下,需要突破自身局限,从外部获取领先技术,实施开放式创新战略扭转发展不利局面。而技术并购是高新技术企业走出瓶颈期、快速获取新技术的可行路径之一。技术并购可以使高新技术企业快速获取外部有利技术资源,获得目标企业的先进知识积累,迅速进入新的技术领域,减少技术创新的风险,提升自身的创新绩效。本文按照“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技术并购与创新现状—>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变量设置与模型构建—>数据来源于实证检验—>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这一脉络,逐步递进展开研究。本文在回溯近年来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并购历程的基础上,通过理论论证并提出研究假设,采集样本数据对构建的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本文首先介绍了技术并购的相关理论,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在对文献综述述评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标和逻辑思路。其次,本文阐述了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概况,对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并购的演化历程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数据统计比较,展示了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技术创新的制度背景及兴盛局面。第三,通过深入的理论分析,提出了相关的研究假设,并据以选择变量和构建理论模型。搜集高新技术企业A股上市公司技术并购事件,依据相关标准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样本公司,利用收集整理的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并选用替代变量对理论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论证了结论的可靠性和合理性。最后,依据实证研究结果,结合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并购和创新实践,提出了高新技术企业提高技术并购效果的对策建议。本文实证研究部分,根据样本选择原则,筛选出2013~2016年期间内186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共343次技术并购事件。考虑技术并购对创新投入、产出影响具有滞后效应,相关变量数据设定区间为2014~2017年。采用最小二乘法和固定效应模型,利用搜集的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从技术并购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投入影响来看,技术并购与并购企业研发投入显著负相关,说明高新技术企业较为注重利用目标并购企业现成的创新成果,善于通过寻找捷径提高创新水平,从而减少自身研发费用投入,降低了自主研发带来的风险;第二,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产出来看,技术并购与整合后的专利申请量显著正相关。主并方知识基础促进了对并购对象创新成果的消化和吸收,最终提升了创新产出绩效。但从并购频次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来看,实证检验与理论假设相反,说明高新技术企业没有做到充分利用历次并购经验,从而对创新绩效产生了负面影响。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了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并购绩效的对策建议:(1)秉承技术并购创新战略实现弯道超车;(2)借力深度推进内部研发换发创新活力;(3)积累历次并购经验教训提高成功概率;(4)夯实知识基础快速吸收整合外来资源。本文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创新绩效从“投入”“产出”两个视角切入,避免了只从单一“产出”专利指标来衡量创新效果,更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二是从知识吸收整合的视角,研究技术并购频次、并购方知识基础影响对并购目标企业技术吸收从而影响创新绩效的作用,可以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并购后续创新战略正确决策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