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目的缺血性中风也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CIS),本病具有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及高致残率等特点,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及影响生活质量。中风患者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以肢体偏瘫(Hemiplegia)发生率最高,是直接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现代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具有十分高的肯定疗效。目前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主要以国家标准头皮针结合体针治疗为主,我们的前期研究表明,颞三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观察颞三针结合体针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以国家标准头皮针作为对照,并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的测定、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经颅彩色多普勒等进行客观评价,从而探讨颞三针治疗该病的临床价值,丰富缺血性中风偏瘫的针灸治疗手段。2研究方法(1)分组将入选的60例患者按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2组,治疗组(颞三针+体针组)30例,对照组(国家标准头皮针+体针组)30例。(2)取穴①颞三针取穴:头颞侧部、耳尖直上,入发际2寸为颞一针,在颞一针水平向前旁开1寸为颞二针,向后旁开1寸为颞三针。②标准头皮针取穴:即顶颞前斜线,位于头部侧面,头顶至头颞部,自前神聪穴起至悬厘穴的联机,将全穴线分为5等分,下肢瘫痪取对侧运动区上1/5,上肢瘫痪取对侧运动区中2/5,面瘫取对侧运动区下2/5,本研究选取上1/5和中2/5两段运动线区。③体针取穴:上肢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内关;下肢取环跳,阳陵泉,委中,阳辅,解溪,昆仑。④辨证取穴:除上述体针穴位外,肝阳暴亢:另取四关,外关,行间。风痰阻络:另取丰隆,阴陵泉,中脘。痰热腑实:另取支沟,上巨虚,足三里。气虚血瘀:另取足三里,气海,血海。阴虚风动:另取太溪,三阴交,照海。随症取穴:除上述体针穴位如语言不利:另取舌三针,哑门,廉泉。口角歪斜:地仓,颊车,内庭。记忆力低下:四神聪。(3)操作方法:使用0.30×0.40mm华佗牌一次性不锈钢针灸针,75%酒精皮膺常规消毒後進针。①标准头皮针操作方法:暴露头皮,分开相应局部头发,针与头皮呈15~20度夹角,快速将针刺入头皮下,沿皮下推进,当针到达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感到不松不紧而有吸针感时,然后使针与头皮平行继续捻转进针30mm,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以平补平泻手法分别行捻转和提插手法各1次。留针30分钟。每天一次,每周5次,4周为一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後统计。②颞三针进针方法:取患侧颞部颞一针,垂直向下沿头皮平刺1.5寸。针刺颞一针后,于颞一针水平方向向前1寸处针二针,垂直向下沿头皮平刺1.5寸。后一寸处针颞三针,垂直向下沿头皮平刺1.5寸。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以平补平泻手法分别行捻转和提插手法各1次。每天一次,每周5次,4周为一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统计(4)疗效评价方法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神智、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等主症进行综合评定;用Fugl-Meyer评价法来评定患者瘫痪侧上下肢运动功能,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各评定一次;采用Barthel指分级法来评定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前后行经颅多普勒检查,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对脑血流的影响。3研究结果(1)颞三针为主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指数)评分及疗效的影响经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的功能评分改善要好于对照组,但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痊愈率,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但经Ridit分析,两组间神经功能缺损疗效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亦即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方面,未能汪实颞三针+体针疗法优于国家标准头皮针+体针疗法。(2)颞三针为主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指数)评分的影响治疗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颞三针+体针在改善患者生活活动能力方面要优于国家标准头皮针+体针治疗。(3)颞三针为主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及疗效的影响经治疗后,治疗组的评分改善要好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83.33%;具体疗效,治疗组:痊愈率43.33%,显效率23.33%,有效率26.67%,无效6.67%;对照组方面:痊愈率36.67%,显效率13.33%,有效率33.33%,无效16.67%;对上述数据进行Ridit分析显示,两组数据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两组在运动功能评分疗效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治疗组要优于对照组。(4)颞三针为主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经颅多普勒指标变化的影响对照组患者VM治疗前后经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组各个探测血管血流速度均有增快,除PCA外,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I治疗前后经配对t检验比较,5条动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Vm治疗前后经配对t检验比较,ACA, MCA于治疗前后差异显著,经统计学比较,(P<0.05); PCA, VA, BA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PI治疗前后经配对t检验比较,5条动脉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Vm,VA.BA的差值均低于对照组,MCA的差值要高于对照组,数据经成组t检验比较,以上差异显著(P<0.05);P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治疗前后差值经成组t检验比较,5条动脉的组间差值均无显著意义(P>0.05)。4结论(1)颞三针为主治疗方案与国家标准头皮针治疗均可显著改善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但两种方法未体现明显差异。(2)颞三针为主治疗方案与国家标准头皮针的治疗均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指数)评分,提高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但颞三针要明显优于头皮针。(3)颞三针为主治疗方案与国家标准头皮针的治疗均可有效地改善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两组在评分及临床疗效方面显著差异,颞三针要优于头皮针。(4)颞三针为主治疗方案与国家标准头皮针的治疗均可有效地改善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的脑血流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