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嘧磺隆降解菌的分离鉴定、降解特性和机理及其修复效果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l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氯嘧磺隆是美国杜邦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开发并研制出来的一种低毒、广谱的选择性内吸传导型磺酰脲类除草剂,主要应用于防除大豆、玉米和水稻等田地的阔叶杂草和部分禾本科杂草。长期大量频繁的使用氯嘧磺隆,会引起杂草的抗药性,同时对轮种作物造成一定药害,污染农田土壤及其周围水体,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本文以分离筛选出的氯嘧磺隆降解菌为对象,研究分离株对氯嘧磺隆的降解特性并揭示其可能的降解途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从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到一株以氯嘧磺隆为唯一氮源的细菌D,通过形态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命名为klebsiella sp.D。分离株D对氯嘧磺隆的降解主要受底物浓度、温度和pH值等因素的影响,分离株D对氯嘧磺隆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pH 7.0,30℃条件下,1、10、100 mg/L氯嘧磺隆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0.93 d、4.08 d、27.40 d;在30℃条件下,pH 5.0、7.0和9.0时,分离株D对10 mg/L氯嘧磺隆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99 d、3.91 d和6.20 d;20℃、30℃和40℃时分离株D对10 mg/L氯嘧磺隆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3.31 d、4.08 d和0.37 d。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在不同条件下分离株D对氯嘧磺隆的降解作用大小依次为pH7.0>pH9.0>pH5.0, 100 mg/L> 10 mg/L> 1 mg/L,30℃>40℃>20℃。HPLC-MS/MS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D主要将氯嘧磺隆降解为两种产物:邻磺酰苯甲酸亚胺和2-氨基-4-氯-6-甲氧基嘧啶。分离株D对氯嘧磺隆的降解途径:首先,氯嘧磺隆磺的酰脲桥键断裂生成2-氨基-4-氯-6-甲氧基嘧啶和邻磺酰胺苯甲酸乙酯,其中,2-氨基-4-氯-6-甲氧基嘧啶最终可能会完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邻磺酰胺苯甲酸乙酯通过水解作用转化为邻磺酰胺苯甲酸,接着通过环化作用转化为邻磺酰苯甲酸亚胺。另外,邻磺酰胺苯甲酸乙酯也可能会被氧化成邻甲酸乙酯苯磺酰基异氰酸酯。实验结果表明,菌株D对氯嘧磺隆的降解为解毒过程。与未加入菌株D对照相比,加入降解菌D处理后玉米的株高、鲜重和干重的抑制率分别减少了51.25%、36.83%和23.40%,表明加入降解菌D可以有效降低氯嘧磺隆对玉米生长的抑制。
其他文献
为了验证静电除尘技术用于高温含油热解煤气除尘的可行性,并获取中试条件下高温静电除尘器运行数据,基于浙江大学1 MWt煤热解燃烧多联产中试试验平台,搭建了高温热解煤气静电
低钠血症是较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也是临床医师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住院患者中1%~2.5%伴有低钠血症,且约2/3是在医院内发生的.急性低钠血症病死率高达50%;血清钠<105 mmol/L,病死
介绍了在实验室内模拟降雨并进行雨天路面反射特性测试的系统及方法。该测试系统采用成像式的亮度测量方法,相比一般描点式的亮度测量方法,对于路面亮度测量具有更高准确度。
以两种煤气化炉渣粗渣为原料,采用热处理工艺制备中空陶粒。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综合热分析-红外光谱联动仪和Factsage 7.0软件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中空陶粒相
通过户外观察和室内饲养,对3种危害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的新害虫佳俊夜蛾Westermannia nobilis Draudt、金掌夜蛾Tiracola aureata Holloway、桑天牛Apriona germari Ho
目的观察新型抗胆碱药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和优缺点。方法应用长托宁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28例(治疗组),阿托品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36例(对照
随着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开发高温煤焦油清洁高效利用的深加工技术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高温煤焦油的利用现状,对高温煤焦油组分分离、加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