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中使研究——以中使与唐代政治、军事之关系为中心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sdfe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发生转型的重要时期,从唐玄宗开元早期开始,唐代的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就发生急剧变化,尤其是唐代的职官制度领域出现了“设官以经之,置使以纬之”①的使职差遣现象,“安史之乱”后,这一现象逐渐固定为使职差遣制度,与此相适应的是宦官被冠以“中使”之名大量遣出,广泛干预其时政治、军事事务。   中使既是唐代宦官干政的重要方式,也是唐代使职差遣制度发展的重要表现,经历了从临时性到固定化、制度化、系统化的过程。本文从追溯中使的起源入论,着重阐述中使在唐中后期的发展演变及与唐代政治、军事的关系:   本文第一章第一部分通过对历代中使现象的追溯,从而对中使概念进行界定,并简单概括唐以前中使的特点;第二部分重点阐述唐代中使的分类和特点;第三部分则对中使的遣出方式和权力行使情况进行具体论述。   第二章主要论述中使与唐代政治的关系,从中使干涉唐代中枢决策、中使影响唐代行政制度和监察制度三个方面探讨中使与唐代政治运作的关系及影响。   第三章则论述中使与唐代军事的关系,从唐代中后期中使典掌禁军、中使监视藩镇和中使掌控军备三方面进行阐述,认为正是中使对唐代军事的全面控制,所以进而才能够操纵皇帝废立,从而全面掌控唐代中央政局。   通过研究发现,虽然中使对政治、军事的掌控威胁了唐代皇权的正常运转,危害了李氏王朝的统治,但他们始终摆脱不了君主专制制度附属品的地位,相反,中使归根结底是维护和巩固君主专制制度的工具,随着唐代后期中央政权最终失去对藩镇力量的控制,中使和唐王朝一起覆灭在藩镇的强大压力之下。
其他文献
2004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地处中原的河南承担着东、西经济互补,南、北经济流通的重要使命,在中部崛起中占有关键位置。随着经济区域联合与协作的加强,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