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建立,城市化进程稳步向前发展,然而城市面积的盲目扩张,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致使土地资源浪费,城市用地不断向外延盲目扩张忽视了城市内部用地结构和土地利用效率,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是否合理不仅影响了产业健康发展,而且决定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方面,产业结构的重新调配使主导产业的区位选择和用地的需求量发生改变;另一方面,土地职能转变和潜在收益对产业结构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二者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通过研究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二者的关联程度,对于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现实意义。土地利用结构是城市中各种不同功能的土地资源在空间上进行配置的结果,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主要指建设用地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同时影射了各个产业在空间位置上的分布,而产业结构的重新调配势必会造成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本文选取宜昌市为例,通过分析宜昌城市2002-2011年的土地利用和产业发展相关数据,对宜昌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进行定性描述,并分别探讨两大结构的发展历程,从产值结构、就业结构、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偏差度四个方面来阐释宜昌城市产业结构现状及变化趋势,引入信息熵、均衡度、优势度三大指标来阐明宜昌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十年来的变化趋势,构建城市土地利用——产业结构指标体系并进行定量研究,通过对宜昌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两大结构进行时间序列统计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最后得到宜昌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率、产业结构变化率、两大结构的结构偏差系数和内部要素间的相互关联度,结合实际对两大结构目前存在的弊端提出建设性的解决办法。研究结果表明:(1)从宜昌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化趋势来看,2002-2011年间,宜昌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不断增加,工业用地、对外交通用地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相反居住用地、绿地比重基本上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宜昌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失衡。土地结构信息熵H和均衡度J的变化趋势较为类似,均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优势度D的变化趋势与信息熵H、均衡度J相反,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走向,说明宜昌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的多样性稍有发展,但功能分区并不明显。2002-2011年间,宜昌城市第一、二、三产业间的产值比重始终保持“二、三、一”的特征,第二产业产值呈稳中趋升态势,第二产业在宜昌城市总体发展中始终居于不可替代的首要位置。在研究期间内,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为迅速,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呈此消彼长趋势,从业人口开始由第二产业流入第三产业。宜昌城市第一、二、三产业间的结构偏离数相差较大,产业结构偏离度呈扩大趋势,宜昌市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不平衡发展现象愈演愈烈。(2)从宜昌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定量研究结果来看,2002-2011年间,宜昌城市土地结构变化率和产业结构变化率总体上呈现上升态势,结构偏差系数处于不稳定的波动状态,但总体呈上升趋势,结构偏差系数十年间增加了13.00%,这说明了近年来宜昌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较为频繁,而产业结构重新调配的速度不及用地结构重新规划的速度,产业结构变化速度不及土地利用结构变化速度。宜昌城市人均GDP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总体上均呈现出大幅上升的趋势,单位产值占地率不断下降,宜昌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通过格兰杰关系检验发现,在不同滞后期时,宜昌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两大结构之间保持不同的因果联系。(3)从宜昌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灰关联分析发现,两大结构之间的平均关联度系数值为0.7343,两大结构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关联强度大。在计算出来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的36个指标关联系数里,其中31个是呈强相关,其余均是中关联关系,居住用地比重(X1)、公共设施用地比重(X2)、工业用地比重(X3)、道路广场用地比重(X6)、绿地比重(Xs)以及特殊用地比重(X9)出现的次数最多,几乎与每个经济增长指标都存在强关联度,说明以上指标对产业结构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着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