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党和人民的呼吁下,十九大提出了关键的“乡村振兴战略”,在战略实施过程中,贯彻落实建设现代绿色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之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己经取得很大进步,但是,目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形势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是长期以来城乡二元体制所造成的,而由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活垃圾也以更快的速度开始增长,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视。本文选取山东省A市为例,在2019年4月-6月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式,从治理制度模式、主体意识和重视程度、资金投入情况、人员配备、基础设施建设等几个维度实施了实地调研。发现总体上该市的村民对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以及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工作的获得感、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近年来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确确实实有了一定的效果,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与环保意识也有所增强,基础环卫公共资源配备逐渐完善,也引入了社会资本的助力。但是仍存在极少部分村民对生活垃圾治理问题不关注、不关心,缺乏主人翁意识,环保意识薄弱,垃圾分类体系的基础尚未建立,基础设施的覆盖率仍不足,资金短缺运转吃力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关主体的重视程度不够,意识宣传不到位,相关政策制定尚不健全、现有政策执行力不足,经济基础发展不均衡、资源配置不足等等。进而提出以下四项治理措施:一是健全完善、落实政策执行,强化政府监管。对环保职能部门的管理权限进行合理分配,建立建全满足基层村民自治的需求的服务机构,破解多头管理困境。对相关管理部门人员的薪酬以及业务水平等进行保障,积极鼓励村委会都构建起村庄保洁员监督管理机制,对保洁员其职能、权益及义务等,进行明确的规定,推动农村环保工作人员管理趋于合理化、科学化。二是建立多元化资金渠道,实现政府与社会共治。推进城乡垃圾管理服务朝着均衡化的趋向发展,将农村与城市两者间环境保护管理治理成本一并纳入当地公共预算,科学规划市县乡镇其财政分配占比。创新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协作管理分责系统,科学规划政府、村集体、村民其成本承担比重,打造公共财政和农民互相协作一同投资的关系,借助村民适度上缴费用,或者村集体经济处理治理资金来源难题,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合作管理的鼓励及制约体系。三是建立考评奖惩机制,提高主体参与水平。建立完善督查考评机制,建立市镇村三级督查机制,采取现场查看和实地询问等方式,重点督查镇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保洁人员队伍建设、经费保障、垃圾收集转运、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群众满意度等方面。建立考核奖惩机制,把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情况设定为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村级班子核心考核内容之一,适当提高所占的分值比重。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乡镇政府要指导村“两委”制定或修订村民普遍认可、容易推行的村规民约,将生活垃圾治理、公共环境卫生整治、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等内容纳入,明确村民负责维持庭院内部和房前屋后环境整治、缴纳保洁费、投工投劳等方面的具体责任和义务。四是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实现生态化治理。政府应该统筹推进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工作,积极发挥新闻媒体传播作用,对环境保护、生活垃圾治理有关知识进行大力的宣传和推广,同时引进并积极推广生态化的垃圾分类技巧,为农村垃圾分类生态化管理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