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民族语言中的精华。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习语,它们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西文化底蕴。在当今日益加强的国际交流形势下,习语的翻译活动变得越来越频繁和重要。不同的习语所传递的文化信息不同,而这种差异正是翻译的难点。若不能正确处理这些文化因素,在翻译中难免出现文化误解和文化流失。作为在符号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崭新的科学,社会符号学主要探索符号系统与社会和人类的关系。它研究人类社会的一切代码和符码,重点研究的是人类所使用的最综合、最复杂的符号系统——语言。它超越了单纯的语言层面上的研究,同时把注意力投向文化、语境、语域等影响翻译的因素。翻译理论家奈达所倡导的社会符号学翻译法一方面强调翻译即翻译意义,另一方面强调语言是一种独特的符号系统,它有社会性,解释语言必须在社会文化的语境中进行。因此,用社会符号学翻译法来分析和探讨英汉习语的翻译,能将翻译与社会文化紧密地结合起来,能对认识翻译中的文化问题提供深刻的启示,能最大限度地再现习语翻译中的主要意义和功能。本论文从文化角度对英汉习语进行对比研究。然后以奈达提出的社会符号学翻译法为切入口,以符号学的意义观为核心,以韩礼德所述的语言的社会符号性为根据,来研究英汉习语的翻译,力求对习语翻译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简要介绍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意义。第二章对英汉习语进行对比研究。文章首先探索了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简要介绍了英汉习语的定义、基本特征和相似之处。然后一一对比了英汉习语在语言与文化方面的差异。同时指出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差异,习语中所蕴涵的文化信息成为翻译中的难点。第三章主要阐述了社会符号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的翻译标准以及采用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的优点。第四章用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具体分析和指导习语翻译实践。本章首先分析了习语翻译的难点,然后结合实例探讨了具体的翻译方法。并根据社会符号学翻译法,指出由于大部分习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因此,无论采用何种翻译策略,主要取决于具体语境中习语所承载的社会文化信息。第五章是全文的总结。作者指出,对比分析英汉习语的文化背景是正确翻译习语的前提。借助社会符号学翻译法探索英汉习语的转换问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习语的有效翻译提供实践性的指导和新的视角。文章最后指出了本文的不足,提出了对今后研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