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治理视角下的长阳县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323656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第一次提出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这十几年间,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具有复杂性、系统性的延续性工程,需要通过多个主体运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保护和传承,在这个过程中,大量宝贵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并发展。但是当今社会瞬息万变,随着全球化、经济化、现代化的进程和冲击,人类传统的文化教育、生产生活、交往娱乐、审美评判等方式发生颠覆性变化,非遗赖以生存的土壤与环境快速消失,非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与挑战,无数非遗面临消失迅速、传承断代、开发随意、歪曲滥用等严峻问题。多元协同治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容乐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新形势新背景下也产生了很多新问题。本文以协同治理视角下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旨,选取政府、企业、民众三个主体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了文献研究、实地调研、调查问卷等方法,调查得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间协同保护效果的满意度,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问卷、座谈采访等方式了解多元协同治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存在哪些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优化多元协同治理的办法和路径。本文主要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概述本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及述评,制定的研究方案、思路、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介绍本文用到的协同治理理论。第二,回顾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元协同保护的起源与发展、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元协同保护的现状。第三,通过发放问卷方式对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同保护情况进行调研和考察,然后分析问卷结果,结合实地走访、座谈调研情况,得出目前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要存在协同治理制度核心层面、制度保障方面、相关主体(企业、传承人)发挥作用不够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三大优化解决方案,包括建立五大机制、抓好三大载体、发挥三大作用等。
其他文献
中国亚洲象种群维持与生境保护是我国西南沿边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中之重。然而,大规模的热作种植扩张和工程建设等作用下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亚洲象生境丧失和严重破碎化,区域人象冲突频发,引发生态与经济贫困,已直接威胁到地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因此,探明土地利用变化时空过程,并揭示其对亚洲象适宜生境的影响机制,是实现亚洲象生境保护与恢复的前提与基础,对沿边地区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安全维持具有重要意
在分析企业化政府行为涵义的基础上,把企业化政府行为根据目的和功能的不同区分开来并在制度上为其确定可行的划分标准,据以把它归入到相应的竞争法规则中.
王铎处在明末清初时期,社会纷杂多变,政治腐朽与社会矛盾突出,人文精神觉醒,逐渐释放个性,社会传统文化呈现兴盛局面。王铎一生崇古、学古、变古,深入传统,以二王为主,独尊羲
指出目前铁路营业站站间距过小限制了规模经营的发展,不仅影响列车的旅行速度,还使货源的争夺无序化;提出根据区间通过能力调整营业站的站间距,根据货运量设置营业站,以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