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传统歌圩文化的现代重构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chao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壮族歌圩文化是壮民族的宝贵财富,歌圩作为传统民间文化,其在壮民社会中经历过怎样的发展变化,歌圩流变的真正动因在何处,传统歌圩文化的现代展现形态受何种力量形塑起来,这些都是本文将要讨论的问题。本文以广西龙州县的逐卜歌圩作为个案研究,在文化变迁理论和场域理论的视角下,采用深入访谈法与文献资料法相结合的方式,探究壮族歌圩文化的现代重构过程。本文从歌圩的缘起入手,探讨在布洛陀文化下的原始歌谣的衍生以及歌圩形成背后的文化内涵,并以1978年的改革开放作为时间分隔点,对歌圩的传统场域与现代场域做了描述性的呈现。随后笔者从社会系统中的经济、社会、文化方面对歌圩从传统向现代形态转变的原因做进一步分析,对歌圩场域内部结构调整的原因做出完整阐释,并对歌圩重构的形塑力量做出深入的探究。通过对壮族歌圩文化发展历程的深入挖掘,认识到歌圩在情境上经历了从即兴型向预定型惯习变化,传统歌圩一般都是临场性的活动,而现代歌圩在山歌体裁、舞台设置、活动流程以及规则上都有严格的要求。与此同时,歌圩在诉求上进行了从自娱型向娱他型的惯习转变,传统歌圩是人人皆歌的时期,人们将唱山歌当做辛勤劳作的代偿以及传情达意的自娱型舞台,而现代歌圩则沦为娱他型的表演。传统歌圩是高文化资本并且包含一定符号资本的场域,现代歌圩场域则是演变为高经济资本的空间,同时也是高政治嵌入的形态。资本的演变主导了歌圩的内部结构调整,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都影响着歌圩文化的变迁。政治、经济、民众以及知识界等力量是形塑现代歌圩的动力所在。政府给予现代歌圩开展的经费、人力支持,歌圩被塑造成宣传国家法律政策的场所;商人们则为歌圩提供赞助,旨在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民众将歌圩当成人际交流和休闲生活的平台;知识界则为传统歌圩文化的保护营造氛围,为歌圩发展出谋划策。以上要素共同促成了传统歌圩文化的现代重构。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文化的变迁成为不争的事实。民族文化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学会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现代发展浪潮中,只有在保持文化特质的基础上进行不断调适,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
其他文献
以盐城体育馆工程为背景,介绍了该工程大跨度钢结构屋面卸载方案,通过对杆件应力和结构变形进行监测,分析了卸载过程的安全性,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以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学习文言文,不仅仅是我们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义务性的传承,更是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尊重和依赖。将文言文作为我们时时刻刻学习和研讨的模板,就是在对祖先的一种膜拜和传
耕地占补平衡是耕地保护政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国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阶段建设大量占用耕地后的有效弥补措施。目前,按照中央“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严格要求,多数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合格乃至优秀的人。培养人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是学校的根基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各级教育
总结了58例ESWL联合中药治疗肾结石的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方法。包括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对症处理的重要性;增加液体摄入量、配合个体化的体位与运动指导、指导正确服用中药
酚醛树脂生产废水具有含有机物浓度高,pH低,生物毒性大等特点,废水中含有的甲醛和酚类物质有很强的生物毒性并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必须采取一定的预处理才能进入后续工艺。采用传
“连X也/都VP”句是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也是重要句式,是近些年来汉语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而认知语言学是20世界80年代以来风靡语言学界的语言学理论流
近年来,国际油价大幅震荡,与美元的关系愈显复杂,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越来越广泛地影响。本文以2000年1月-2017年6月的美元指数和国际油价月度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VAR模型,运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所以在文化上就会带有多样的民族化特征。不同民族在音乐中所使用的调式结构自然也是多种多样的。早在我国春秋时期,《管子·地员篇》中记载,古人用五度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