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榆中酚类成分的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4445670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地榆是蔷薇科(Rosaceae)地榆属(Sanguisorba L.)植物的干燥根或根状茎,地榆属植物在世界范围内约有30多种,我国共有7种,分别为地榆、宽蕊地榆、矮地榆、细叶地榆、高山地榆、疏花地榆、大白花地榆,主要产自西北、东北、华北、华东、广西及中南等地区,尤以吉林、黑龙江和内蒙的东部分布最为集中。地榆的叶、茎、根均可入药,根具有止血凉血、解毒消肿敛疮的疗效,临床上可用于便血、衄血、血痢、痔漏、烫伤及痈疮肿痛的治疗。自20世纪60年代起,国内外学者就开始了对地榆属植物的深入研究,随着超滤膜分离、大孔吸附树脂分离、超临界流体萃取等多种提取分离技术及鉴定手段的快速发展,各国学者已从地榆植物中得到了多种化学成分,如黄酮及其苷类、三萜及其苷类、蒽醌类、酚类、甾体类及各种微量元素等。临床药理研究显示,地榆植物中含有的黄酮、鞣质多酚及三萜皂苷类有效成分具有良好的抗炎、止血、抗菌、抗肿瘤、抗过敏、抗氧化以及治疗心血管疾病等作用。迄今为止,从地榆中已分离出了30余种酚类化合物,其止血及抗炎活性已有研究,但这些活性的分子机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文针对地榆中的酚类成分开展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为深入了解其止血等活性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1.地榆植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综述;2.地榆酚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本文以地榆的干燥根为原料,综合运用水液煎煮法,大孔吸附树脂柱分离法及正相硅胶柱色谱法、反相硅胶柱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多种分离纯化技术对地榆根中的酚类物质进行研究,最终得到4个酚类化合物(Ⅰ-Ⅳ),结合理化性质并通过波谱特征鉴定其结构,它们分别是4-O-β-D–吡喃葡萄糖-1-基-5-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甲酯(Ⅰ),3,3′,4′-三甲基鞣花酸(Ⅱ),(+)-儿茶素(Ⅲ),(4α-8)-非瑟酮醇儿茶素(Ⅳ)。其中化合物Ⅰ为全新的酚苷化合物,化合物Ⅱ、Ⅳ为首次从地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内涵,指出了图书阅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分析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探索图书馆开展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加强图书馆
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很重要的作用,其主要途径包括:优化和调整馆藏文献资源结构;营造适合人文素质教育的图书馆;开展各种导读活动和人文专题活动;加强
对贵州某地硅钙质磷矿中的主要脉石矿物石英进行晶体结构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两种石英属于低温石英(α-石英),结晶粒度较大,晶体结构稳定;晶胞参数精修结果略高于理论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