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甘露聚糖酶的克隆及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的研究

来源 :淮阴工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cessw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β-甘露聚糖酶能够水解甘露聚糖内部的β-D-1,4-甘露糖苷键,生成不同长度具有还原性末端的低聚甘露糖,广泛应用于医药、饲料、食品、造纸及纺织等工业领域。自然界中甘露聚糖酶在动、植物,微生物体内普遍存在,其中,微生物来源的甘露聚糖酶,因其具有更广泛的作用pH和温度范围,底物更专一等优点,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从实验室保存的产甘露聚糖酶微生物中克隆得到了几个基因片段,将其连接在表达质粒pPIC9K上,并转化Pichia pastoris GS115中诱导表达。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查找NCBI数据库中芽孢杆菌属β-甘露聚糖酶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根据保守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得到了 3个基因片段,分别命名为Man-JCC1,Man-JCC2和Man-JCC18,将三段基因连接到表达质粒pPIC9K上,并转化Escherichia coli DH5 α扩增测序。利用NCBI在线BLAST工具进行比对,结果显示与数据库中现有β-甘露聚糖酶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90%和99%。根据在线信号肽分析软件SignalP 5.0确认,Man-JCC2编码蛋白不存在信号肽序列;使用SWISS-MODEL Workspace在线工具进行蛋白质三维结构模拟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蛋白属于糖基水解酶超家族26家族。2、将克隆序列连接分泌性穿梭表达质粒pPIC9K,经E.coli DH5α扩增后,电转化P.pastoris GS115进行异源表达,经利用甲醇连续96 h诱导,发酵液中β-甘露聚糖酶检测结果显示P.pastoris GS115-JCC2在72 h显示具有最高酶活为539.444 U/mL,而P.pastoris GS115-JCC1未检测到β-甘露聚糖酶活力,P.GS115-JCC18表达活力最高为55 U/mL。3、重组β-甘露聚糖酶P.pastoris GS115-JCC2分离纯化后,对其酶学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重组Man-JCC2蛋白约为47.2 kDa,最适反应温度为40℃,在50℃保温2 h,能保留60%的初始酶活力,在60℃保温2 h,酶活力剩下36.8%。最适反应pH为6.0,在pH3.0-8.0之间保存1h以上,残余酶活力不低于65%。4、根据重组β-甘露聚糖酶P.pastoris GS115-JCC2序列比对和三维结构模型分析,采用无缝克隆基因技术,选择序列不同位点进行突变,最终得到6个突变株。其中P.pastoris GS115-JCC2-G191D的最适pH较未改造前稍有降低,从6.0变成了 5.5;P.pastoris GS115-JCC2-E400D的最适温度较未改造前,从40℃变为37℃。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为了探究扇形与平面叶栅条件下,高负荷叶片的外换热特性,采用瞬态液晶测量技术,测量了雷诺数(Re)、湍流强度(Tu)对扇形叶栅(曲端壁)的小展弦比高负荷涡轮叶片表面努塞尔数(Nu)的影响,并与平面叶栅(直端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曲端壁相较于直端壁增加了21.5°的径向进气角以及上下端壁曲率不同,从而导致换热沿叶高的不对称分布。雷诺数增大,叶片各位置的换热明显增强,吸力面边界层转捩点位置不断向前缘
为了获取高性能的燃气涡轮动叶叶顶结构和气膜冷却布局,采用数值求解三维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RANS) 方程和标准k-ω湍流模型的方法研究了涡轮动叶部分吸力侧肩壁的凹槽状叶顶气热和冷却性能。数值模拟得到的动叶平叶顶传热系数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准确性。对比0.95吹风比时动叶凹槽状叶顶沿中弧线和近压力侧布置的2种气膜冷却布局的叶顶泄漏流动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