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政府出台了 4万亿的救助计划。在这4万亿的计划中,中央政府承担1.2万亿元,其余的2.8万亿的救助计划资金由各个地方政府承担。对于发展本就局限的地方政府而言,很难在一时之间提供出这些资金,因此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便变成提供这笔资金的高效的融资机构,在同年人民银行与银监会也一同发文,支持有能力的地方政府构建相关的融资平台,地方债融资平台便以此契机犹如雨后的春笋般成长起来。但近年来我国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态度也有所转变,由原来的支持其发展变为现在的规范其发展。同时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内部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亟待于解决。在这些问题当中,成本与风险问题尤为突出,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促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更好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在这种背景下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概念界定与相关的理论分析入手,基于财政分权、公共产品以及收益性原则等经济学理论,基于成本与风险控制方面相关的理论,采用文献分析法、理论分析法、数据分析法以及实例分析法等多种分析方法,进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成本与风险的系统研究。根据相关文献研究发现,中国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可总结出三个代表性模式:重庆模式、上海模式、北京模式。由此分析三个模式的成本与风险方面存在问题,再跟据A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所属的模式,分析其成本与风险方面的问题,根据不同问题研究出对策建议。在成本方面,建立成本控制系统,设定成本控制目标,确定成本控制内容;在风险控制方面,针对所产生的不同风险,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最后提出了成本与风险的综合应对策略,如:重组资源多元化发展、不同业务的不同管理以及规范金融机构贷款行为等。通过以上的探究,对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成本与风险控制的改善将发挥有益的作用,对于健全国家的地方政府融资方面的相关的体系有着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