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方面,可以有效防范会计信息失真,防止公司出现重大财务舞弊和风险,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增加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但由于我国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时间尚短,与内部控制相关的各项制度和法规尚不健全,客观上造成当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缺乏监管,内部约束机制缺失,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不理想,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多都是由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内外因素造成的。因此,考察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追本溯源地研究内部控制制度成为会计学术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但纵观国内外已有的内部控制研究文献,主要关注的是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的构建、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研究、内部控制的经济后果研究等,即使有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进行过探讨,也大多仅限于公司治理等内部因素,很少有文献从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出发研究内部控制效果。为此,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从内外部环境出发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做—探究。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众多,但最根本、最基础的影响因素是制度环境。本文主要从企业所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考察外部制度环境,包括政府与市场关系、市场经济成分和市场发育程度三个子因素;内部制度环境主要从公司治理制度中的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治理层激励及其他因素等考察对内部控制效果的影响。由此着手研究是因为,市场化程度是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宏观基础,其从企业受政府行为的影响大小,企业能从市场上获得资源的多少和难易程度,以及市场经济构成成分及其活力对内部控制实施效果产生影响;而公司治理是保证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微观基础,包括从企业的产权基础,核心决策机构的特征和效率,以及内部监管等方面体现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这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运行。本文首先回顾了与制度环境相关的基础理论,然后从内外部环境因素中的市场化程度和公司治理制度出发考察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并提出研究假设。选取2011年沪市A股1649家上市公司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七个主成分进行回归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实证检验了市场化程度和公司治理水平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得出的研究结论为:政府与市场关系、非国有经济比重、市场发育程度、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独立董事比例、专门委员会数量与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正相关,验证了市场化程度与企业产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最大;国有股占总股本比例、董事长是否兼任总经理与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呈负相关关系;而董事、高管和监事薪酬总额,高管持股数量和监事持股数量与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无关。本文的研究结果证明了外部制度环境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明显,我国东、中、西部和各省份不同的市场化程度,导致这些地区的企业内部控制效果也各不相同;而公司治理制度的完善与否也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有重要影响。因此,各省区应进一步推进市场化进程建设,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企业应该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和治理层激励等方面着手完善公司治理水平,以此更好的为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