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的需求迅猛增长,建设繁荣的森林公园生态文化体系,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共荣,提升生态文化对现代文明的引领作用,成为我国现代林业建设的发展方向。生态文化,狭义来说,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存共荣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广义来说,是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自然相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生态文化建设则是着力于生态文化的具体表征塑造,将“生态文化”这一抽象概念具象化,被社会主体所感知、所接受,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缓解生态危机、推动社会文明发展产生直接作用力。本研究立足森林公园这一现代林业面向社会的展示窗口,通过问卷调查法,从生态意识和生态需求两方面了解公众对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的需求偏好;以社会文明发展阶段与生态文化的相互耦合关系为依据,对区域生态文化发展水平进行评判;采用区间层次分析法(IAHP)构建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评价体系。从林业可触及的范围,定性定量相结合地评价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水平,并针对评价结果,进行生态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重点工程布局。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调查分析了公众生态意识和生态需求的状况。从公众的生态意识水平和实际生态需求两方面设计了森林公园生态文化调查问卷,前往实地,在三江口镇和热水镇对公园游客和当地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调查数据,对公众的生态意识和生态需求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反映出的问题提出了建设对策。(2)评判了九龙江森林公园区域生态文化的发展阶段。以人类社会文明发展阶段与生态文化的相互耦合关系为依据,概括了九龙江森林公园区域生态文化的发展水平还处于农业、工业文明为主,向生态文明缓慢过渡的阶段。(3)构建了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评价体系。选取物质生态文化、精神生态文化、制度生态文化、行为生态文化4个方面的12个指标做为指标层,分别为:生态环境、生态保护、生态开发、环境影响、生态意识、生态文化产品、民俗文化、政府政策、法律法规、乡规民愿、主题活动、公园管理;定义各评价指标的含义,确定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利用区间层次分析法(IAHP)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值,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出生态文化建设水平指数,根据水平指数大小将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水平划分为5个等级:Ⅰ、Ⅱ、Ⅲ、Ⅳ、Ⅴ。对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进行生态文化建设评价,最终得分64.2分,在百分制的评分等级中,属于Ⅲ级中等水品。评价结果表明:九龙江森林公园在生态环境质量、景观资源质量、生态保护力度、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表现较好,这充分体现了九龙江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物质基础;在生态开发、生态意识、科教作用、优势生态文化产品、生态主题活动和公园管理服务水品等方面建设相对落后,还有较大发展潜力。在如今加速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下,九龙江森林公园应从充分开发优势资源、加速基础平台建设、增强科教宣传作用力、加强法律法规实际保护力度等方面提升建设水平,加强优势、补足弱势,从而推动九龙江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水平快速提升到更优品质。(4)针对生态文化评价结果反应出的问题,对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进行生态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重点工程布局:①根据问卷调查所反应的公众实际生态文化需求,从保障体系建设、感知体系建设、教育体系建设、产品体系建设4个方面构建了九龙江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的结构布局。②立足九龙江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落后的现状,整合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分布格局,以资源分布为具体建设地点,从宏观层面规划提出了九龙江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一核、一带、两片、多园”的空间布局。③按照结构布局和空间布局,提出了生物资源保护区、湿地生态文化带、生态文化活动区、生态文化展示区、生态文化社会活动等6项重点建设工程,并对工程建设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