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身份视域下探究芥川龙之介《地狱变》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ement_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芥川龙之介(1892年-1927年)是日本大正时期短篇小说家代表之一,是《新思潮派》的先驱,更被称为近代文学的“鬼才”。因其作品题材变化多端、类别繁多,而展现出高超的创作技巧。《地狱变》是芥川龙之介就职于大阪每日新闻之后发表的首篇报刊小说。该小说作为芥川历史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一直备受关注。迄今为止众多的研究学者围绕此篇小说进行了充分研究。目前关于《地狱变》小说的文学研究成果中,仍以艺术至上主义、意象的解读、叙述者角度、艺术与伦理的关系问题等为主,这对于我们理解芥川龙之介及其作品无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然而人物形象的身份建构、身份与反身份碰撞所创作出的无穷的文本艺术价值这一部分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本文主要借助“反身份”视角,结合文本分析法、对比比较法对文本中出现的角色形象以及作家的“反身份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探究,考察了“反身份”对文本构造产生的影响。论文框架大致如下所述。第一章节介绍了《地狱变》创作背景、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生平,并对此次所运用的“反身份”理论依据进行了阐述。笔者拟在论文中提出的“反身份”是近年来分析文学文本的理论依据。这一理论依据利用超乎甚至违背受众思维的预设形象来诠释文学文本中的角色形象,此外这一理论依据也可以考察作家本人对自身所进行的反思和批判。而在众多作品中往往还会将二者结合,将人物形象、作家化成众多的符号,以此使文本极富生命力与创造力。第二章节结合“反身份”理论依据探究了小说中出现的一系列角色形象——大公、画家良秀、猴子身上所发生的反身份问题。第三章由《地狱变》小说言及作家芥川龙之介,通过对比比较分析了主人公良秀、芥川龙之介二人的自杀事件,可以得出主人公良秀并非是芥川在小说中的替身。此外,从创作良秀的动机、以及将第三者设定为故事的叙述者而言,芥川在创作此篇小说的过程中有意打破读者脑中对小说形式、对芥川所形成的传统印象,并彻底对自身进行了反思与批判。上述角色形象代表了“对本源身份的某个或某些典型特性的违背”、“存在对立关系一组身份之间的界限转换”,深入剖析得出全面立体化多层次角色形象。分析并总结主人公形象、叙述者的设定契机都可知作者的创作意图在反思和批判自身中得以实现。《地狱变》一文甚至可言是实践“反身份”理论的一个范本。
其他文献
个别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由于不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的要求进行组织实施等原因,往往出现质量监管缺位,鉴于此,根据政府投资工程的实际表现,提出一些在质量监督工作方面的具体做法,可供借
为提高地基承载力,论述了建筑碎渣在虹桥机场扩建工程地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通过严格控制建筑碎渣的质量,优化冲击碾压工艺,用“30cm厚建筑碎渣+40cm厚山皮石”超量替换
根据工业需要,进行小型自动化系统元件比对选型,采用两台S7-200SMARTPLC配备多种驱动器,实现伺服、步进及调速等控制功能。在详细介绍PLC和各种驱动器硬件线路连接的基础上,重点
据据“低碳经济”的要求,通过对耗能大户——医院各部门能耗特征的简要分析,拟从中央空调、锅炉系统入手,在建筑设计、设备配置、日常运行三方面展开,探讨了医院建筑整体节能技术
介绍一种在吊装地下连续墙大尺寸钢筋笼中可替代传统钢筋加固桁架的工具式桁架,结合工程实践对采用该桁架吊装钢筋笼的过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和实测研究,结果验证了工具桁架的适
介绍了攀钢四号高炉TRT 安全系统的设计及优化.高炉TRT 安全系统包括TRT 控制系统本身的安全设计,以及TRT 控制系统失控状态下的应急保护设计,当出现控制系统整体故障,设备及
以深圳河湾污水截排(二期)工程大南山截污隧道塌方事故为例,从塌方处洞顶工程地质条件入手,详细分析了地表塌陷应急抢险处理方案及后续加固处理方案。经过近1个月的地表加固、
盛大国际金融中心工程的地下连续墙邻近3条地铁隧道,通过前期对基坑围护方案的不断论证优化.对施工方案进行多次比对和改进,并在施工中实行信息化施工,最终顺利完成了地墙施工并
结合工程实例,初步分析了建筑基坑群坑施工耦合效应形成的条件,并建立了简化模型。在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分析了群坑开挖条件下各基坑之间相互影响的规律后,提出了群坑施工条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