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类设备随机接入的控制与优化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anlan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器类设备(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Device, MTCD)通过蜂窝网络进行数据交换的通信方式被称为机器类通信,具有终端数量大、小数据包传输、应用类别多等特性,普遍应用于智能抄表、电子健康、环境监控等场景,具有广阔的应用市场。然而,当前蜂窝网络是针对人与人(human to human, H2H)高速下行业务进行设计,不适合M2M通信。一方面,当大量事件触发型MTCD在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ACH)突发上行接入时,将造成严重的接入碰撞,降低了MTCD成功接入网络的概率。另一方面,上行M2M通信包括随机接入信道的接入过程和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PUSCH)的数据传输过程。而大量不同应用的MTCD具有上行小数据包传输特性,在此情况下,若MTCD采用当前蜂窝网络先通过随机接入建立连接、再传输数据的通信方式,将降低系统的资源利用率。此外PRACH资源与PUSCH资源比例的不匹配将降低MTCD成功接入数目。因此,本文将以M2M随机接入过程为研究重点,对突发大量随机接入造成的严重碰撞和大量MTCD小数据包传输的资源分配两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针对大量MTCD突发上行随机接入场景,本文提出了一种前导资源划分和ACB (access class barring)拥塞控制结合的方案,以提高MTCD成功接入概率。已知在该场景下,新发起接入的MTCD数目远小于重传的MTCD数目。通过前导资源划分,使基站能在MTCD请求接入过程中区分新发起接入的MTCD和接入失败后重传的MTCD。因此,基站只需通过估计每个接入时隙新到达的MTCD数目,便可计算得出系统当前请求接入的MTCD数目,有效减小了MTCD数目的估计误差,使设置的系统参数更接近最优值。此外,根据新到达的MTCD和重传的MTCD数目估计值,划分前导资源,并采用ACB策略为新发起接入的和重传的MTCD配置不同接入参数,优化发起接入的MTCD数目,减小碰撞概率。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接入优化方案可提高MTCD成功接入概率,降低接入时延和平均服务时间。针对大量M2M通信中上行小数据包传输的场景,本文提出了ACB拥塞控制策略和SCMA技术结合的随机接入方案,并优化了PRACH资源和PUSCH资源的比例、ACB接入参数以及SCMA的码字长度,以提高MTCD成功接入数目。其中,针对大量MTCD在随机接入信道上请求的上行随机接入,通过ACB策略进行相应的拥塞控制,优化发起接入的MTCD数目,从而减小碰撞概率,提高前导成功接入概率。其次,SCMA码分多址技术可使连接的终端数目超过占用的资源数目,可以有效提高PSUCH资源内上行小数据包传输的MTCD数目。因此,对于成功发送前导的MTCD,基站可为其分配SCMA码本资源。为提高成功连接数目,本文形成了PRACH资源和基于SCMA方式下PUSCH资源分配的优化问题。最后,本文提出了一种有效的资源分配算法求解该优化问题,优化了资源划分比例、ACB接入参数以及SCMA码字长度。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接入优化方案在接入过载情况下,有效减小了前导碰撞概率,同时提高了MTCD成功接入数目和PUSCH资源利用率。
其他文献
本课题来源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23所某型号雷达电子维修车的研发项目。随着装备复杂性的不断提高,自动测试系统在现代装备系统中的作用已经不容忽视,它贯穿于装备的全寿命周期,承
随着图像信息的日益普及,图像在很多领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图像在采集、获取以及传输的过程中,往往要受到不同噪声和不同程度的污染,为了后续更高层次的处理,很有必
光声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的无损伤检测技术,近年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光声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手段—光声层析成像。光声层析成像结合了
RBF神经网络具有结构简单、分类性能好、学习速度快、泛化能力强和不易陷入局部极小等优点,因此在语音识别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对于RBF神经网络来说,基函数的中
随着网络不断的发展,新型业务的涌现,网络承载能力面临严峻的挑战。当网络中可用带宽小于所需带宽时,网络将会产生拥塞。随着网络负载的进一步增加,拥塞现象愈加严重。网络拥
部署多种类型的小基站(Small Base Stations,SBSs)和中继(Relay Stations,RSs)与宏基站(Macro Base Stations,MBSs)共存的异构蜂窝网络是解决爆炸式增长的数据流量传输需求的
随着移动业务的快速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更新换代,数据流量呈现了爆发式增长,网络能耗也随之大幅度增加。由于频谱资源的稀缺,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流量需求将给无线网络运营商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