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超声心动图与心脏磁共振成像对左心功能评估及心肌活性检测的比较研究目的:对临床上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超声心动图及心脏MRI检查,分别评估患者心功能情况及心肌活性,探讨超声心动图与心脏磁共振成像在显示心脏缺血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例患者入组,14例患者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4例为陈旧性心肌梗死、2例为稳定型心绞痛,均行超声心动图及心脏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在测量左室射血分数中的相关性及差异;观察两种方法在评估室壁运动及心肌活性中的差异。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Philips IE33超声诊断仪,采集图像的同时记录模拟导联心电图。用S5-1探头,频率2-4MHz,结合心电图确定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时相,在心尖四腔和两腔心切面上分别勾画左室舒张末期、收缩末期心内膜边界,系统根据Simpson法自动算得左室射血分数,观察室壁运动情况。心脏磁共振检查采用1.5T超导MR扫描仪(MAGNETOM Verio, Siemens AG Healthcare, Erlangen, Germany)。成像内容主要包括以下:1、心脏结构成像:采用TSE-T1WI及TSE-T2WI脂肪抑制成像;2、心功能各项参数:采用左室短轴位电影序列(cine_flash_BH)进行屏气采集;3、心肌延迟强化显影采用造影剂钆喷葡胺(马根维显,0.2mmol/kg体重,速率2ml/s)经双筒高压注射器经静脉注射,约10分钟后采用PSIR TrueFISP序列分别于左室短轴位、四腔心及两腔心层面行屏气扫描。结果:超声心动图测得左室射血分数均值为0.59±O.16,心脏MRI测得的左室射血分数均值为0.45±0.14。CMR所测得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超声心动图,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系数r=0.827(P<0.05);以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得LVEF=0.5为临界值,发现心脏MRI测得LVEF<05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66.67%;阳性预测值为:50%;阴性预测值为:100%。18例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明确为慢性闭塞性病变)均可见CMR心肌延迟强化(+);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9例患者心脏MRI可发现心肌水肿。在20例患者中,超声心动图检查探及存在多壁段收缩活动异常的患者共有7人,室壁瘤形成的患者1人,2例患者无室壁收缩活动异常。其余10例患者中,共发现前壁收缩活动异常5处,前间隔收缩活动异常4处,下壁收缩活动异常4处,心尖部收缩活动异常3处。电影磁共振Cine-MRI探及左室多壁段收缩活动异常7人;室壁瘤形成1人;1例患者无室壁收缩运动异常;其余11例患者中共发现前壁收缩活动异常6处,室间隔收缩活动异常4处,下壁收缩活动异常4处,心尖部收缩活动异常3处,后壁收缩活动异常1处。20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超声心动图测得有二尖瓣轻度反流;13例患者三尖瓣轻度反流;3例患者存在少量心包积液(积液量<8mm)。上述患者的磁共振成像未能显示反流及心包积液。结论:1、心脏MRI测得左室射血分数比超声心动图所测值低,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者有较高的相关性。以超声心动图为参考标准,可发现心脏MRI检查对于LVEF<0.5的患者不会漏诊。2、心脏MRI检查可观察到部分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有心肌水肿的表现。3、对于超声心动图未显现室壁活动异常的患者中,心脏磁共振可能探及延迟强化(+)的坏死心肌。4、对于存在少量瓣膜反流或心包积液的患者来说,超声心动图检查较心脏MRI检查更为敏感。第二部分:心脏MRI推测病灶血管与冠状动脉造影相关性研究目的:根据心脏MRI延迟强化观察强化心肌节段推测罪犯血管,并以经皮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检测其准确性。方法:20例患者入组,14例患者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4例为陈旧性心肌梗死、2例为稳定型心绞痛。均行心脏MRI延迟强化检查及经皮冠状动脉造影,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术后3-7天(平均4.42天)行心脏MRI检查,其余8例患者行择期冠脉造影术,检查时间为心脏MRI检查后2~4天(平均2.4天)。心脏磁共振检查采用1.5T超导MR扫描仪(MAGNETOM Verio, Siemens AG Healthcare, Erlangen, Germany)。成像内容主要包括心脏MRI心肌延迟强化检查,CMR图像评估时操作者未被告知冠脉造影结果。冠状动脉造影采用GE INNOVA2000数字剪影机,穿刺右(或左)侧桡动脉或右侧股动脉放入动脉鞘管,术前经鞘管注入肝素3000U,选用5-6F冠脉造影导管分别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动脉穿刺部位加压绷带包扎、制动。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采用定量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QCA)进行测量,以管腔直径减少70%以上定为显著性狭窄。以经皮冠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判断心脏MRI心肌延迟强化对于判断狭窄血管的准确性。结果:以冠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1.冠状动脉狭窄≥70%;前降支12支;左回旋支7支;右冠状动脉12支,共31处。2.冠状动脉有狭窄,但狭窄程度<70%:前降支8支;左回旋支13支;右冠状动脉8支,共29处。左主干狭窄<50%3例,余患者均未见左主干狭窄。以冠脉造影为标准,计算延迟强化显像判断冠脉狭窄的灵敏度=77.42%;特异度=93.10%;阳性预测值=92.31%;阴性预测值=79.41%。在12例行急诊PCI介入治疗后的患者中,有2例患者术后心肌延迟强化区可见条带状低信号影。结论:1.在冠脉狭窄病变严重的患者中,通过心脏MRI心肌延迟强化显像判断冠脉狭窄有较高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2.心脏MRI可发现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后,心肌延迟强化区内有条带状低信号影,可能提示“无复流”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