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超细粉体在不同时间、不同摩擦副及不同载荷条件下进行了研究,以基础油为载体把不同的修复添加剂运送到磨损接触界面,考察其修复效果。通过对微观形貌的分析,以及对磨损表面的EDX能谱分析,研究分析自修复机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随着摩擦磨损时间的增加,自修复膜在金属磨损表面形成得愈发均匀和完好。润滑油中添加超细粉体,摩擦磨损后在金属表面形成自修复保护膜,表面比较平整光滑,避免了金属表面的直接接触,有效地降低了金属间的磨损。(2)对于超细粉体,在300N载荷时,摩擦释放的能量不足以在金属磨损表面形成有效的自修复膜层;在载荷大于600N时,摩擦能增高,形成较完整、表面光滑的自修复保护膜层,有效地降低了金属的磨损。(3)超细粉体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在摩擦磨损过程中可以自动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修复磨损的摩擦副表面,补偿试样的部分失重。磨损试样表面生成的自修复膜含有添加剂粉体的特征元素,添加剂粉体直接参与了自修复膜的形成。(4)超细粉体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可以显著的降低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同时可以降低摩擦副的磨损量。(5)对成膜机理的主要阐述如下:①当悬浮于润滑油中的超细粉体与摩擦副微凸体相接触时,添加剂粉体微粒会被相对运动的摩擦副微凸体剪切、挤压和研磨,产生粒度较小的添加剂粉体。同时,摩擦副上的微凸体相互运动,发生粘着和剪切,产生具有活化表面的磨屑和基体表面。②产生的具有活性表面的粉体微粒和基体表面发生吸附作用,许多粉体微粒吸附在基体表面上,同时一部分具有活性表面的粉体微粒和同样具有活性表面的磨屑相互吸附,沉积在摩擦副的凹坑处或悬浮在润滑油中,还有一部分粒度较大的粉体微粒同样沉积在摩擦副的凹坑处。③在摩擦机械作用和摩擦化学作用下,吸附在表面和沉积在摩擦副凹坑处的微粒与基体表面发生摩擦化学作用,在局部区域生成自修复膜层。④在持续的摩擦机械和摩擦化学作用下,添加剂粉体继续在摩擦副表面铺展、压延,直至形成覆盖摩擦副表面的自修复膜层,之后摩擦磨损和自修复膜成膜达到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