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湖泊水位是水循环和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因子。雷达测高技术作为水位观测的替代手段,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湖泊水位监测中,尤其是无水文观测的湖泊或跨国界湖泊。传统脉冲有限雷达高度计由于其脚印点较大,在观测中小型湖泊时容易受到陆地噪声信号的干扰。随着多普勒延迟技术与开环跟踪技术在Cryosat-2、Jason-2/3、Sentinel-3A等新型雷达高度计中的应用,中小型湖泊水位高精度反演成为可能。本文即针对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出 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泊水位是水循环和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因子。雷达测高技术作为水位观测的替代手段,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湖泊水位监测中,尤其是无水文观测的湖泊或跨国界湖泊。传统脉冲有限雷达高度计由于其脚印点较大,在观测中小型湖泊时容易受到陆地噪声信号的干扰。随着多普勒延迟技术与开环跟踪技术在Cryosat-2、Jason-2/3、Sentinel-3A等新型雷达高度计中的应用,中小型湖泊水位高精度反演成为可能。本文即针对Cryosat-2、Jason-2/3、Sentinel-3等新型雷达高度计数据,开展了波形数据处理方法研究及中小型湖泊水位反演的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针对陆地噪声造成的多波峰波形与无效远星下点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自适应峰值检测重跟踪算法AMPDR(Automatic Multiscale-based Peak Detection Retracker)。该算法通过构建距离图的统计方法检索最可能包含水面反射信号的波形前缘,可以从受到陆地污染的多波峰波形中得到稳定的湖泊水位。它既可用于山地湖泊亦可用于平原洪泛区湖泊,同时也适用于多种不同种类的测高数据。利用中国境内9个湖泊的实测水位数据对提取的湖泊水位进行验证,并与其他重跟踪算法的性能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AMPDR算法可有效处理多种复杂的多波峰波形,沿轨观测点水位处理的标准差最小。利用AMPDR重跟踪算法在多个湖泊获得的水位时间序列均更稳定;与其他算法相比反演水位的平均精度均最高,AMPDR算法在Cryosat-2、Sentinel-3、Jason-2/3过境湖泊获取的水位序列与实测水位之间的平均RMSEs,分别为0.149m、0.139m、0.181m。此外,在多源测高融合水位序列监测中AMPDR算法同样取得了最好的效果,与实测水位之间的平均RMSEs最小(0.124m)。综上所述,AMPDR算法处理多种测高数据时性能均最好,即使对污染严重的波形也能给出高度估计,这有助于高精度反演中小型湖泊水位。(2)构建了基于噪声轨去除,基于状态-空间模型时间序列构建和基于STL时序分解的融合水位异常值去除等的多源测高数据湖泊水位序列构建方法。通过利用这些方法构建的水位序列与实测水位比较得出,所获取水位序列在扎日纳木错和洪泽湖的RMSE分别为0.128 m和0.162 m;与Hydroweb水位产品相比,所获取的19个湖泊水位序列的精度与鲁棒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尤其是对于面积较小的湖泊。(3)针对Cryosat-2、Sentienl-3、Jason-2/3四种高度计数据,经过波形重跟踪改正、多源测高数据湖泊水位序列构建等处理步骤,获取了中国境内2016-2019年的340个湖泊水位变化,并对中国湖泊水位变化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中国湖泊水位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变化率为0.343 m/yr。其中274个湖泊水位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变化率为0.465 m/yr,66个湖泊水位呈下降趋势,年平均变化率为-0.164 m/yr的。在整体空间分布上,中国湖泊水位年变化率有自南向北逐渐升高,自西向东逐渐减少的规律。在不同流域分布上看,中国湖泊水位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在不同流域水位变化具有不同特征:松辽流域与黄河流域湖泊水位普遍呈上升趋势;淮河流域则趋于稳定;长江中下游流域大部分湖泊水位呈下降趋势;内陆河流域的湖泊水位大部分呈上升趋势,其中位于羌塘高原东南部、靠近念青唐古拉山附近的湖泊呈现水位下降趋势,另有少许羌塘高原西部的湖泊呈水位下降趋势。驱动力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湖泊水位变化的驱动因素受区域的影响而有所不同,秋冬两季的温度变化与湖泊水位变化显著相关。(4)针对Cryosat-2、Sentienl-3、Jason-2/3、SARAL五种高度计数据监测了可可西里和柴达木盆地两个典型湖泊群2010-2019年水位时间序列变化,并分析了水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自卓乃湖2011年发生溃决以来,整个可可西里湖泊群的水位变化规律发生了显著变化,盐湖水位在2012年后保持1.489 m/yr的速率持续上升,这可能给青藏铁路施工带来不良影响;柴达木盆地湖泊群中的达布逊湖受人为干扰的影响近年来以-0.231 m/yr的速率持续下降。通过对湖泊群落的水位变化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洪涝灾害、自然环境因素、人为干扰等给湖泊带来的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小耳畸形患者再造耳修整术三期手术时,利用残耳软骨合页状翻转再造耳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七科收治的残耳Ⅲ型单侧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资料。患者耳再造二期手术时保留残耳组织,三期手术时利用残耳组织进行合页状翻转重建耳屏,并结合中厚皮片移植模拟外耳道进行矫治。术后随访观察再造耳屏宽度、隆起高度,以及耳屏形态对称性。结果共纳入31例小耳畸形患儿,男19例,女12例,年龄6~14岁,平均8岁;右耳16例,左耳15例。术后再造耳屏及移植皮片血运良好
目的探讨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婴幼儿不同部位浅表性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门诊采用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的婴幼儿(≤3岁)浅表部位血管瘤临床资料。按治疗部位进行分组,分析各部位的激光治疗能量、治疗次数、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根据数据性质,分别采用t检验、SNK-q检验及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437例患儿,男168例,女269例,0~36个月龄。按部位将其分为头皮(34例)、额部(37例)、面颊(61例)、眼周(30例)、
目的介绍儿童手足畸形术后采用敷料包扎塑形,达到手术部位关节塑形、制动、减少换药次数目的的方法,并讨论其注意事项和优点。方法对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并于2019年1至12月在门诊换药随访的手足畸形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术后切口外涂莫匹罗星软膏,采用防粘连敷料、无菌纱布及绷带、粘性胶带分层包扎,并通过敷料堆积的厚薄以及绷带缠绕的方向使关节固定于术者需要的位置,必要时外层加用小夹板制动,指(趾)顶端预留观察窗。术后观察指(趾)血运,48h无异常时封闭观察窗。包扎无渗液、无异味、未被液体污染者
目的探讨颅缝早闭症患儿颅骨重塑术后相关并发症的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行各种颅缝早闭手术的颅缝早闭症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患儿术后并发症及相关诊治情况。结果共纳入61例患儿,男42例,女19例;矢状缝早闭17例,平均年龄8.2个月(6~48个月);额缝早闭13例,平均年龄13.0个月(6~29个月);单侧冠状缝早闭17例,平均年龄15.2个月(7~48个月);综合征型颅缝早闭14例,平均年龄18.7个月(6~60个月)。61例中共有13例患儿发生15例次并发症,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矫正方法。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上海玫瑰医疗美容医院收治的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患者,综合采用唇鼻肌肉张力带重建、鼻中隔偏曲矫正,自体肋软骨鼻尖软骨支架重建及下外侧软骨支撑移植等手术方法治疗唇鼻畸形。结果共纳入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患者24例,男10例,女14例,年龄17~22岁,平均20岁。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延迟愈合等情况发生,鼻部对称性均得到明显改善。随访3~24个月,与术后即刻相比,均无复发情况,上唇及鼻部形态良好。结论对于唇裂术后继发鼻畸
得益于各国月球轨道器的在轨工作,现已获取了大量可用于摄影测量三维制图的轨道器影像数据。这些传感器在不同时间、不同视角条件下对部分月表进行了重复观测,形成了多重覆盖特性。多视影像相对于单立体影像包含更多的信息量,理论上可得到质量更优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从而更好地支持月球科学研究或月球探测工程任务。由高分辨率DEM提取的坡度值普遍被认为更接近于真实
高精度的城市绿地空间监测对优化城市绿地空间结构、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以及开展绿色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兼具高空间分辨率与宽覆盖特点的遥感影像为城市绿地信息提取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保障;另一方面,深度学习语义分割模型的飞速发展,也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城市绿地快速、高精度提取提供了算法支撑。本文选择北京市五环内城市绿地为研究对象,选取多时相的高分2号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提出一套
城市群是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城市组织形态,由特定地域范围内多个城市聚集而成。近几十年来,城市化已成为人类历史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变迁。夜间灯光遥感在长时间、大尺度的城市化监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DMSP/OLS(1992-2013)和NPP/VIIRS(2012-至今)获取的夜间灯光信号是全球城市化监测的主流数据源,然而两代夜间灯光数据之间的数据差异阻碍了基于夜
近年来,城郊山区的旅游业高速发展,使其成为城市居民短途郊游的佳选,而城郊景区往往以生态旅游、寺庙为主且依山而建,这类区域往往具有建筑与植被混合分布的特点被称为森林城镇交界域(Wildland–Urban interface,WUI),故密集性的游客活动给其带来巨大的潜在性火灾安全隐患。该区域的火灾安全管理倍受地方政府的关注,但其信息化水平低常导致应急救援时信息获取不及时,错过最佳救援时机,带来巨大
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帕米尔高原的萨雷兹湖,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高原堰塞湖,多年来水位保持着波动上涨的趋势,其坝体崩解导致湖水下泄将会给下游中亚多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萨雷兹湖水量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缺乏具体研究。本文采用Landsat影像、ICEsat及Cryosat-2测高数据、DEM数据开展了萨雷兹湖水资源及流域冰川变化监测研究,结合气象等数据通过多因素相关分析探索了萨雷兹湖水资源变化的驱动因素。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