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道家思想视阈下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策略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j304465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策略问题进行相关研究,从人文素质相关概念入手,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以分析研究,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先秦道家思想,以借鉴先秦道家思想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的实践策略为旨归,为现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提供新策略。  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飞跃、精神领域的滞后,使人们对于自身存在价值的思考逐渐减少,人为物役的精神失落正在侵蚀着人的灵魂,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精神灯塔的高校无疑应承担起这份社会责任,高校教育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人文素质培育就是高校教育的当务之急,虽然我国高等院校普遍实施了人文素质培育,但培育中仍存在着人类、社会和自然相互疏离的问题,高校培育的人才不应只是会做事,首先应该学会做人,要使大学生能够“明明德”、能够“亲民”,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高校培育的应该是可以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是能够推动社会科技与文化共同前进的人。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应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阈,长久以来学者们更倾向于儒家思想的研究,而先秦道家的思想往往被忽视,甚至被做出一些错误的消极解读,实际上先秦道家的思想深远广博,以其特有的对生命、个体和自然的人文关怀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总结概括人文素质是指以人的先天特点为基础,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下,一个人内存于主体的精神品格和文化素养。人文素质具有潜隐性、稳定性、发展性三个特点,人文素质体现在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先秦道家的思想就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其从生命的根本去挖掘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先秦道家的价值观念寄托着先秦哲人对人类生命的关切、对人类社会的期盼、对生态自然的关怀,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着眼于先秦道家思想,挖掘《老子》、《庄子》中所阐释的可应用于现代的教育思想,另一方面着眼于现实的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现状,有机结合先秦道家思想推陈出新、古为今用,为现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提供具有民族性的培育策略。  本文由前言、第一章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的内涵与溯源、第二章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的现状、第三章先秦道家思想视阈下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策略和第四章结论五部分构成。前言主要从研究的背景出发,分析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确定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人文素质培育的内涵,从溯源的视角回眸先秦道家思想精神内涵;第二章通过调查总结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的现状和问题;第三章在借鉴先秦道家的道德思想、生命思想、生态思想及审美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切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策略;第四章则是本文的小结,总结应以“扬弃”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吸纳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以发展的眼光对先秦道家思想进行感悟,为当下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开辟新的领域,探索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在消费化、都市化的语境下,当代都市茶馆作为公共休闲空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茶馆作为公共休闲空间的外在的物理空间、休闲方式、休闲主体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本文力
杨简是陆九渊的高徒,对其师的心学思想,既有继承,又有所发展。具体而言,杨简不仅全面继承了陆氏心学的基本主张,而且强调心学旨趣与儒家经典的结合和发展。他同样认为“六经皆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