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苷、桔梗皂苷D、贝母甲素及其配伍对胃癌微环境中免疫细胞调控作用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uwujduue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的癌症之一,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预后差,且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手段存在肿瘤复发转移、毒副作用明显等问题,因此亟需寻找更好的治疗手段。近年来,肿瘤免疫疗法在临床上已取得极大的进展,通过调节免疫来抗肿瘤,为胃癌的治疗带来巨大的创新,而胃癌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是其中的研究热点之一。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和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NK)是微环境中重要的免疫抑制细胞与免疫效应细胞,TAMs对NK细胞的增殖及功能有抑制作用,通过调控这两类细胞,解除免疫抑制状态,恢复免疫功能,对胃癌的治疗预后至关重要。基于此临床背景,本课题选择三物白散中的三种成分巴豆苷、桔梗皂苷D、贝母甲素及其配伍,探讨单体及配伍对TAMs是否具有调控作用,单体及配伍是否可通过调控TAMs,解除对NK细胞的免疫抑制,改善微环境免疫状态,促进胃癌的治疗,并进一步探讨其中涉及的机制。方法:(1)采用IL-4+IL-13+PMA+含5%血清的完全培养基方法,体外诱导THP-1细胞为TAMs细胞,并进行表型鉴定;(2)利用CCK8法筛选巴豆苷、桔梗皂苷D、贝母甲素对AGS细胞、TAMs细胞以及NK细胞的体外安全浓度范围;(3)利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筛选巴豆苷、桔梗皂苷D、贝母甲素调控TAMs的效阈浓度范围以及最佳浓度与效阈下浓度;(4)设计正交试验,以巴豆苷、桔梗皂苷D、贝母甲素、空白作为四因素,以各单体效阈下浓度,1/2效阈下浓度,0作为三水平,进行正交配伍,并利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筛选调控TAMs的最佳配伍组合;(5)在Transwell体系中,将TAMs接种于上室,AGS细胞与NK细胞混合培养于下室,模拟胃癌微环境,并进行药物干预;(6)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NK细胞的杀伤性;(7)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MMP9、sMICA、sMICB的含量;(8)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细胞膜分子NKG2D、MICA/B的表达。结果:(1)THP-1诱导后,TAMs表型标志物CD206及分泌因子IL-10、TGFβ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上调(P<0.05);(2)不同浓度单体作用于AGS细胞,并在TAMs与NK细胞验证后,细胞存活率在90%以上者的浓度范围为:巴豆苷:10-5,10-6,10-7,10-8,10-9mol/L;桔梗皂苷 D:10-5,10-6,10-7,10-8,10-9mol/L;贝母甲素:10-4,10-5,10-6,10-7,10-8mol/L;(3)在降低CD206的水平上,巴豆苷在10-5,10-6,10-7,10-8,10-9mol/L,桔梗皂苷D在10-5,10-6,10-8mol/L,贝母甲素在10-4,10-5,10-6mol/L 时,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降低IL-10、TGFβ的水平上,巴豆苷在10-5,10-6,10-7,10-8,10-9mol/L,桔梗皂苷D在10-5,10-6,10-7,10-8mol/L,贝母甲素在10-4,10-5,10-6,10-8mol/L 时,具有显著差异(P<0.05);巴豆苷、桔梗皂苷D、贝母甲素调控TAMs的最佳浓度分别是10-5、10-5、10-4mol/L;效阈下浓度分别是10-10、10-9、10-7mol/L;(4)在降低CD206、IL-10、TGFβ水平方面,最佳配伍为10-10mol/L巴豆苷+10-9mol/L桔梗皂苷D+10-7mol/L贝母甲素,各因素对CD206、TGFβ的影响程度依次是巴豆苷>桔梗皂苷D>贝母甲素,对IL-10的影响程度依次是巴豆苷>贝母甲素>桔梗皂苷D;(5)在微环境中,配伍组可显著增强NK细胞杀伤性(P<0.05),各单体组没有影响;(6)流式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贝母甲素与配伍组在升高NKG2D水平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巴豆苷组与配伍组在降低MICA/B水平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7)ELISA结果表明,配伍组的sMICA/B显著下降(P<0.05),各组的MMP9指标虽没有显著性,但是均有下降趋势,而配伍组下降最明显。结论:(1)THP-1细胞在体外一定条件刺激下可成功诱导成为TAMs;(2)巴豆苷、桔梗皂苷D、贝母甲素及其配伍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以调控TAMs的表型,降低CD206+TAMs细胞的比例,降低分泌因子IL-10、TGFβ的含量;(3)在微环境中,配伍组可以增强NK细胞杀伤活性,而各单体组对此没有影响;(4)配伍组可以调控微环境中的免疫状态与调控NKG2D/NKG2DL这条途径有关。
其他文献
烟叶烘烤是典型的散烧煤使用领域,我国现有几十万座燃煤密集烤房散布在农村烟叶种植区,烤房使用人工加煤的小型热风炉,直燃直排,排放烟气污染严重,而且烤房热效率低下,研究减少烤房的烟气污染物排放和提高烤房的热效率对我国进行散煤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烟叶烘烤以家庭或农业合作社为生产组织形式,对燃煤密集烤房的烟气处理需要充分考虑投资运行成本;同时,目前研究均单以“每千克干烟耗煤量”为指标评价烤房热效率,
近年来,我厂加工的原油酸值逐年上升,使催化裂化装置富气所含的硫化氢气体浓度也大大增加,达2000ppm以上,至使催化气压机的铝制轴封严重腐蚀损坏,大量富气外泄,危及人身及生产的安全.部分泄漏的富气进入润滑油中,使滑油变质,闪点由180℃以上降至70℃以下,润滑油酸值升高,腐蚀了机组的润滑油系统及汽轮机的调速系统.每5个月左右就必须更换轴封,清洗汽轮机调速系统并更换润滑油一次,需时约一周.停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视频监控运用日益广泛,视频监控智能分析的需求也随之在不断扩大,传统的视频智能分析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行需求。现行的视频分析系统将计算密集型负载放置于高性能的服务器上,在计算负载均衡和实时性上难以达到预期。由此应运而生的是边缘计算模型,将复杂的计算在边缘设备上完成。边缘计算可有效减轻服务器的压力,降低网络依赖,对现行的视频智能分析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上述需求,本文提出了基于嵌入
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移动机器人在巡检、无人清扫、物流和农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地应用。其中,定位技术是移动机器人智能化的基础和核心,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由于实际应用场景复杂,仅依靠单一传感器无法满足移动机器人高精度、强鲁棒的定位要求。相机具有成本低、体积小和采集图像的信息丰富等优点,但是在障碍物遮挡、由快速运动导致的图像模糊、光照变化等情况下容易跟踪失败。而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
深度神经网络可解释性是深度学习领域中非常重要的课题,能够突破模型本身复杂性与不可解释性而造成其难以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的瓶颈。在诸多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解释方法中,最为重要的是基于注意力图的可视化解释。由于注意力图能够对样本图像中决策区域进行标注,直观展示模型决策依据,因此注意力图对决策区域进行标注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可视化可解释性的置信度。在实际工作当中,存在注意力图标注区域易出现偏差而导致模型决策依据难
近年来,全球肿瘤患者的数量呈急剧上升的趋势,其中,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该病若能被及时发现和早期诊断,则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治愈率,为后续的良好预后奠定基础。计算机断层扫描是检测恶性肿瘤的一种常见的非创性医学诊断方法,它不但能够快速为医生做出诊断,还能够相对容易的区分出不易察觉的病变。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使得深度学习结合计算机断层扫描来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已成为一种趋势。本文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对肝脏肿瘤
为提高卫星通信的数据传输速率,缓解频率资源紧张的局面,论文提出了一种工作在Ka波段的双圆极化天线的设计方案。首先,论文对低轨道卫星通信工作频率、天线技术、星座组网等研究背景进行了介绍。其次,分析了低轨道卫星在星地5G融合等新兴领域的应用,并结合实际工作和调研情况,对Ka波段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在应急通信领域的应用提出设想和建议。再次,分析了天线的极化理论、圆极化天线技术、天线重要性能参数,给出了天线
悬索跨越结构作为一种重要通过形式在输油管道领域十分常见,在实际工况中会受到不可抗拒的外力因素影响,尤其在环境恶劣处,如峡谷、河流等,特别容易受到风振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悬索管道进行风振响应分析,安全风险评价以及可靠性分析。论文以国内某悬索管道为研究对象,在基于悬索管道固有特性之下分析脉动风(顺风向、横风向、竖风向)的风振响应分析,再考虑权重值分配的情况下对悬索管道进行安全风险评价,最后基于时变可靠度
为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以及应对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汽车行业已由传统燃油车转向研发混合动力汽车,而混合动力汽车研发的核心便是整车控制策略的开发。因此,本文以单轴并联混合动力汽车为研究对象,针对瞬态模式切换过程与稳态能量管理策略展开研究,目的是在保证整车动力性的前提下,提升模式切换的平顺性及整车燃油经济性,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首先,对不同构型的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其基本工作原理和特点进行概述,
骨肉瘤是儿童和年轻人中最常见的一种原发性骨恶性肿瘤。骨肉瘤具有高转移性和高复发性,在复发性患者中生存率低于30%。现有的治疗手段主要有手术、化疗及放疗等。单一的手术治疗存在转移的高风险;化疗会引起耐药性,并且高剂量的化疗药物会引起严重的毒副作用;骨肉瘤对于放射治疗敏感性较差;免疫疗法、光动力学疗法及光热疗法等新型疗法涌入抗骨肉瘤领域中,但尚未达到很好疗效。30年来,在骨肉瘤治疗方面仍未取得突破性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