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污染问题伴随着工业化的高速推进而急剧恶化,水环境的恶化给很多水资源充裕的地区造成了水质性缺水现象,也成为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了改变水资源污染状况,我们需要通过对水体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科学评价区域水体的质量状况,为防止评价区内水质恶化和制定水资源管理决策方案提供科学支撑。所选取指标的全面性和代表性,以及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决定了水体质量评价结果的客观与否。目前常用的水质评价方法有很多种,本文先用目前最常用的单因子评价法评价流溪河中游水质,指出该法的不足,再选取了模糊综合评价法、水质综合特征模式法、水质指数优化法对流溪河中游2010年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评价,分析比较三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水质评价法:水质指数模式法,并采用该方法评价流溪河中游2010-2012年的水质、流溪河中游三个断面2012年水质。年度分析结果表明,流溪河中游2010~2012年间,水质指数分别为34.4、44.8、87.6,水质指数越来越高,水质状况由良到尚好,再到差。三年的超标项目均有总氮和粪大肠菌群。2010年粪大肠菌群超标0.22倍、总氮超标0.79倍、铁超标0.067倍;2011年粪大肠菌群超标0.87倍、总氮超标1.58倍,氨氮、铁、锰的超标倍数分别为0.19、0.167、0.2;2012年粪大肠菌群超标0.83倍、总氮超标1.17倍,汞、铅、BOD5的超标倍数分别为0.6、0.38、0.028。断面分析结果表明,流溪河中游三个断面的水质指数分别为61.8、87.6、60,水质指数先升高后降低,水质状况由较差到差,再到尚好。三个断面粪大肠菌群和总氮均超标,中游上段水厂A粪大肠菌群超标0.07倍、总氮超标0.04倍、汞超标0.80倍;中游中段水厂C粪大肠菌群超标1.50倍、总氮超标1.67倍,汞、铅、铁的超标倍数分别为0.90,0.38,0.77;中游中下段水厂B粪大肠菌群超标0.91倍、总氮超标1.80倍、铁超标0.6倍。根据评价所得结果,分析产生污染的原因,主要是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业生产、工业废水的污染,针对污染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