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影响力的产生机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h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止到2011年3月2日,新浪微博的注册用户总数已超过1亿。微博这个“小东西”在短短的时间内搅得互联网风生水起,其快速攀升的用户数量以及制造的影响力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微博在人们的热议中急速升温,但是学术界的研究相对较少、零散,很大一部分文章在探讨微博是什么、怎么使用、有什么特点,对于微博影响力的关注也仅停留在描述性的内容上。本文试图对微博影响力进行深入研究,对其影响力进行梳理概括,同时对微博影响力的产生过程进行分析,并了解微博影响力的负面效应等问题。微博兼具媒体和沟通工具的双重性质,因此对其研究综合了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交叉使用问卷调查、文献研究、参与调查、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本文通过梳理微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认为微博影响力表现在迅速发展壮大的过程、强大的市场占有力、在热点事件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以及对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四个方面。如此强大的影响力是怎么产生的?本文通过媒介生态的四个要素——受众、信息、传播以及环境四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解读。本文认为,微博文本碎片化、延时性与即时性相结合等特点迎合了当今人们的心理需求,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获得较高的满足感,具备很高的粘性以及推广性。广泛的用户群体是微博影响力产生的基础。从信息方面来讲,微博简捷的发布、转发、评论以及计数等功能激励了人们参与信息发布和传播的积极性,解决了网络上原创内容不足以及传播渠道针对性差的弱点。这是微博影响力产生的保证。从传播方面看,微博将内容与关系密切联系在一起,基于关系网络进行信息传播,造就了一种“病毒式”的信息扩散模式。这是微博影响力不断扩散的关键。从环境方面讲,手机的使用对推动微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与传统媒体的互动中,弥补了微博权威性不足的弱势,因此媒介融合的大环境是微博影响力的保障。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是相伴而生的。微博的巨大影响力既包含了正面影响也相应涵盖了同等效力甚至更加严重的负面影响力。因此,对于微博影响力我们既要挖掘、利用,同时也要控制、束缚。本文希望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对现实提供借鉴,希望能够为微博营销、微博管控等方面的运用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水库库岸滑坡是人类工程活动经常遇到的重大工程问题之一,深入研究库水对滑坡的诱发机制及水库蓄水后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对评价滑坡的稳定性和确保水库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高,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贸易国。但是,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与我国的经济实力不匹配,实现人民
本文研究了我国热带、亚热带森林凋落物的数量、化学组成、分解速率及其土壤发育特点。研究表明,季雨林的凋落物量>雨林>常绿阔叶林;凋落物中灰分总量以季雨林的最大、雨林的
本论文通过决策偏好概念的提出 ,认识了传统决策理论的缺陷 ,确立了把问题———环境———局中人———规则四个方面结合在一起的以局中人个体特征分析为主的方法 ,发现了问
宋代处于我国封建社会变革的历史时期,宋代的法律制度也呈现出继承于创新并存的特点。宋代又是社会矛盾最复杂的朝代之一,周边局势动荡不安,国内灾害频发,同时不抑兼并的土地
通过对滇池底泥118个样品的有机质含量分析统计和利用GIS绘制的底泥0 ~ 5cm,5 ~ 10cm,10 ~ 20 cm 3层有机质空间分布图,得出底泥中有机质含量的一般范围在40.00 ~ 90.00g/kg
土壤种子库是指存在于土壤上层凋落物和土壤中全部存活种子的总和。土壤种子库是种群定居、生存、繁衍和扩散的基础,也是植被潜在更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被的更新、演替
本文主要探讨了青年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的阶级意识理论。作者认为 ,  青年卢卡奇首先对阶级意识特别是资产阶级阶级意识进行了历史发生学的分析 ,既肯定了其相
作为一种新兴的生产方式,大规模定制已经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得到应用和推广。实践证明,它能够有效的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定制化
一、总体概况2002年底,南非颁布了新的<矿产资源和石油开发法>,2003年开始实施.新法共分为7章111条,各章节的安排如下:①定义;②基本原则;③行政管理;④矿产和环境规章;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