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花岗岩废料的闭孔发泡陶瓷制备与性能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9230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岗岩废料是花岗岩石材加工行业排放的主要铝硅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花岗岩废料不仅有利于生态保护,也减少了自然资源的开发。基于固废的高温发泡陶瓷隔墙板是一种新型墙体材料,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本课题以花岗岩废料为主要原料,Si C为高温发泡剂,采用高温发泡的原理制备出了闭口气孔率达到75%以上的发泡陶瓷。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优化了实验方案,在此基础上就工艺因素(制备工艺和热处理过程)和坯体组成(Si C粒径和用量,花岗岩废料用量)对发泡陶瓷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了优化实验方案为:烧成温度为1200℃,保温时间为30 min,Si C用量为0.8 wt%和花岗岩废料量为90 wt%。按照优化方案所得到的发泡陶瓷表观密度为0.48 g/cm~3,吸水率为1.74%,抗压强度为7.2 MPa,导热系数为0.12 W/(m?K)。(2)四种发泡陶瓷的制备工艺(泥料烧成,粉料烧成,机压烧成和造粒烧成)对发泡陶瓷表观密度和真气孔率的影响不大,但是采用造粒烧成的制备工艺明显提高了闭口气孔率,降低了吸水率,提高发泡陶瓷的抗压强度。(3)升温速率由1℃/min提升至5℃/min对发泡陶瓷闭口气孔率最大值影响不大,但在同一条件下随着升温速率提高,发泡陶瓷孔径减小,闭口气孔率最大值对应的烧成温度由1180℃提高至1220℃。提高烧成温度或延长保温时间都导致了发泡陶瓷孔径明显增大,导热系数和抗压强度都呈下降趋势。随着烧成温度的提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发泡陶瓷闭口气孔率先增大后降低,而吸水率先减小后增加。当烧成温度为1220℃,保温时间为30 min时,闭口气孔率最大为76.91%;当烧成温度为1200℃,保温时间为30 min时,吸水率最小为1.74%。(4)减小SiC粒径有利于提高发泡陶瓷的闭口气孔率,但导致了表观密度和抗压强度降低。随着Si C粒径的减小,发泡陶瓷的孔径的增大,孔壁上的小孔洞数量逐渐增大,导致了吸水率的增大。Si C用量从0增加到1.2 wt%,发泡陶瓷孔径逐渐增大,而孔壁上的小孔洞数量增多,导致吸水率的增加。Si C用量少于1.0 wt%时,增加Si C用量有利于提高发泡陶瓷闭口气孔率,当Si C用量为1.0wt%时,闭孔气孔率最大为78.68%,表观密度为0.44 g/cm~3,抗压强度为5.35MPa。随花岗岩废料用量的增加,发泡陶瓷闭口气孔率先增加后降低,而吸水率和导热系数先降低后增加。花岗岩废料用量在85~95 wt%范围内对发泡陶瓷性能影响较小,闭口气孔率在75.6~77.1%范围内略有降低,吸水率低于6%,导热系数最大为0.17 W/(m·K)。
其他文献
ICU是危重病人进行集中治疗的场所,其特点是病人病情危重变化快,治疗复杂,应用多种监护,抢救、仪器和设备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护,是一个高风险科室。因此,ICU护理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该文主要探讨基于C#语言实现将word文档转换为pdf文档,并对分析了其转换性能和在小微企业数据化决策系统中的应用问题。
讨论了具有稀疏效应的捕食-食饵模型的分支问题,并利用Hopf分支理论和分界线环分支理论,得到了有多个极限环的结果。
重点论述四窗岩旅游区的规划设计创意和布局,突出了名胜游览、山水观光、文化休闲的主要功能,通过对核心景观的规划设计,指出四窗岩旅游区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是景观规划创
研究目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隐匿性淋巴结转移(occult lymph node metastasis,OLM)是指术前 CT 和 18FDG PET/CT 检查肺门及纵隔均无可疑淋
疲劳驾驶是导致大型工程车辆交通事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大型工程车辆驾驶员均为受雇者,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他们往往会长时间往返驾驶,驾驶时间远远超出了我国交通法规明确规定的连续驾驶最大时间,因此长期处于疲劳驾驶状态。相关数据显示,大型工程车辆造成的交通事故大多由于驾驶员的疲劳驾驶引起,并且大型工程车辆导致的交通事故通常要比普通的交通事故更为严重。大型工程车辆驾驶员由于职业性质的原因,往往会长时间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