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全面掌握浙江省土地利用效益整体的区域分布特征以及动态演化状况,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协调,本文在利用多因素加权模型测算2006-2017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值和生态环境效益值,从时空两个角度采用耦合协调分析法对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耦合协调性展开探究,有以下结论:
(1)2006-2017年这12年间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综合水平值与生态环境效益综合水平值在理想上并未实现等同,而是全部处于滞后型或者超前型的状态。杭州、宁波、嘉兴从2006到2010年生态环境效益超前,从2010年以后生态环境效益滞后;温州、金华、台州、丽水从2006到2011年生态环境效益超前,从2011年以后生态环境效益滞后;湖州、绍兴、舟山、衢州从2006到2012年生态环境效益超前,从2012年以后生态环境效益滞后。在空间分布上,浙江省各地级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特点,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益高值区与低值区均呈分散分布。
(2)借助土地利用效益协调发展度模型,对2006年、2011年和2017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两效益之间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各地级市的协调发展度D总体从2006年的0.5051到0.6849之间上升到2011年的0.7709到0.8266之间再增长到2017年的0.8160到0.9283之间。浙江省各地级市两效益之间的协调发展类型前期处于勉强协调和中级协调社会经济效益滞后型,中后期转向中级协调和良好协调生态环境滞后型。在空间上浙东北地区及沿海城市两效益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相对高于浙西南地区。
(3)借助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模型,探析浙江省各地级市2006-2017年的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度演变现状,结果表明耦合度均处于协调发展阶段,历经从耦合度较低向最佳协调状态转变再向不甚协调发展的过程。杭州市、宁波市、嘉兴市、湖州市以及绍兴市的耦合度中后期增速变缓,但金华市、衢州市、丽水市和温州市、台州市以及舟山市的耦合度中后期增速变快,两个效益之间协调程度总体降低。
通过探究浙江省各地级市的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关系,发现浙江省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社会经济发展是需要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且要保护自然资源以及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依照协调发展度水平与耦合度的时序变动趋势,未来浙江省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增强生态建设能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1)2006-2017年这12年间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综合水平值与生态环境效益综合水平值在理想上并未实现等同,而是全部处于滞后型或者超前型的状态。杭州、宁波、嘉兴从2006到2010年生态环境效益超前,从2010年以后生态环境效益滞后;温州、金华、台州、丽水从2006到2011年生态环境效益超前,从2011年以后生态环境效益滞后;湖州、绍兴、舟山、衢州从2006到2012年生态环境效益超前,从2012年以后生态环境效益滞后。在空间分布上,浙江省各地级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特点,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益高值区与低值区均呈分散分布。
(2)借助土地利用效益协调发展度模型,对2006年、2011年和2017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两效益之间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各地级市的协调发展度D总体从2006年的0.5051到0.6849之间上升到2011年的0.7709到0.8266之间再增长到2017年的0.8160到0.9283之间。浙江省各地级市两效益之间的协调发展类型前期处于勉强协调和中级协调社会经济效益滞后型,中后期转向中级协调和良好协调生态环境滞后型。在空间上浙东北地区及沿海城市两效益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相对高于浙西南地区。
(3)借助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模型,探析浙江省各地级市2006-2017年的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度演变现状,结果表明耦合度均处于协调发展阶段,历经从耦合度较低向最佳协调状态转变再向不甚协调发展的过程。杭州市、宁波市、嘉兴市、湖州市以及绍兴市的耦合度中后期增速变缓,但金华市、衢州市、丽水市和温州市、台州市以及舟山市的耦合度中后期增速变快,两个效益之间协调程度总体降低。
通过探究浙江省各地级市的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关系,发现浙江省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社会经济发展是需要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且要保护自然资源以及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依照协调发展度水平与耦合度的时序变动趋势,未来浙江省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增强生态建设能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