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野放是野生动物保护和恢复的一条重要途径。为利用笼养白鹇种群提高野生种群数量,从2006年9月到2008年1月,在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白鹇野放试验。结果有:1.白鹇野放前后行为差异比较:1)从时间分配来看,雄性白鹇的休息、理羽、其他行为在野放前后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其中休息和其他行为时间在野放后增加;雌性白鹇的觅食、休息、理羽、其他行为在野放前后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其中,觅食和其他行为时间在野放后增加;2)野放后的白鹇展现出更多的行为,特别是与空间有关的社会行为增加明显。温度对白鹇的行为也有一定影响。2.野生雄性白鹇的观察:与野放后的雄性白鹇相比较,野生雄性白鹇取食行为与游走行为所占的时间比例较低,而休息行为与理羽行为的时间分配比例较高;并且,随着与人的不断接触,野生雄性白鹇与人的警戒距离越来越短。3.性别和性比对白鹇行为的影响:时间分配上,同一性比的雄性与雌性间存在差异:雌雄比为2:2时,雄性与雌性在游走和休息上的差异极显著(P<0.01);雌雄比为3:1时,雄性与雌性在取食和游走的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性比的同性间存在差异:雄性在雌雄比为2:2与3:1时游走的差异极显著(P<0.01);雌性在雌雄比为2:2与3:1时取食和游走的差异极显著(P<0.01),并在雌雄比为3:1与3:0时取食和游走的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性比的白鹇个体之间亲疏关系不同,但总有两只雌性个体关系密切。4.性别和性比对白鹇生境选择的影响:1)在不同生境上活动的时间分配上,同一性比的雄性与雌性间存在差异:在雌雄比为2:2的情况下,雄性白鹇与雌性白鹇在干土地、低草地与在石头上活动的时间分配差异极显著(P<0.01);在雌雄比为3:1的情况下,雄性白鹇与雌性白鹇在干土地、高草地与低草地上活动的时间分配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性比的同性间在不同生境上活动的时间分配仍存在差异:雄性在雌雄比为2:2与3:1时在干土地、高草地、低草地、石头上活动的时间分配差异极显著(P<0.01);雌性在雌雄比为2:2与3:1时在干土地和低草地上活动的时间分配差异极显著(P<0.01),并在雌雄比为3:1与3:0时在石头上活动的时间分配差异极显著(P<0.01);2)不同性别的白鹇个体之间亲疏关系不同,但总有两只雌性个体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