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蛙》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一部潜心力作,其英文版由美国汉学家葛浩文翻译完成。葛浩文被人们称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首席翻译家”,他的翻译理念和思想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走出去”无疑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规范”是描写翻译学派理论的核心。图里是首位对翻译规范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他认为翻译规范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发挥着作用。图里将翻译规范分为三类:初始规范、预备规范和操作规范。
本文根据图里翻译规范的分类,采用描写性研究方法,以《蛙》为个案进行研究旨在解决以下问题:1)葛浩文《蛙》英译本中体现的初始规范、预备规范和操作规范分别是什么?2)这些翻译规范彼此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3)翻译规范是如何影响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的?
经过分析研究,笔者发现葛译《蛙》的预备规范满足了目标市场的要求,体现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时代规律,也证明了直接翻译的必需性与可行性。葛译《蛙》的操作规范体现在译本的微观层面,也就是其翻译策略的运用之中。通过对比分析,笔者发现在翻译的过程中,葛浩文更倾向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葛译《蛙》的初始规范体现于宏观翻译的倾向上面,目标读者的可接受性是葛浩文十分重视的因素,因此在翻译中表现出靠近目的语文化的翻译倾向。这三个规范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葛浩文选择归化的研究策略保证了预备规范和初始规范的实施。反过来,时代和市场的需求以及初始规范中的倾向性又影响了《蛙》中翻译策略的选择。
“规范”是描写翻译学派理论的核心。图里是首位对翻译规范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他认为翻译规范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发挥着作用。图里将翻译规范分为三类:初始规范、预备规范和操作规范。
本文根据图里翻译规范的分类,采用描写性研究方法,以《蛙》为个案进行研究旨在解决以下问题:1)葛浩文《蛙》英译本中体现的初始规范、预备规范和操作规范分别是什么?2)这些翻译规范彼此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3)翻译规范是如何影响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的?
经过分析研究,笔者发现葛译《蛙》的预备规范满足了目标市场的要求,体现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时代规律,也证明了直接翻译的必需性与可行性。葛译《蛙》的操作规范体现在译本的微观层面,也就是其翻译策略的运用之中。通过对比分析,笔者发现在翻译的过程中,葛浩文更倾向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葛译《蛙》的初始规范体现于宏观翻译的倾向上面,目标读者的可接受性是葛浩文十分重视的因素,因此在翻译中表现出靠近目的语文化的翻译倾向。这三个规范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葛浩文选择归化的研究策略保证了预备规范和初始规范的实施。反过来,时代和市场的需求以及初始规范中的倾向性又影响了《蛙》中翻译策略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