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污染环境罪立法完善研究——以司法判决为视角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ps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从始至终都是一把双刃剑。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事关重大,它关系到我国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安定。而日趋严重的环境犯罪问题,已对我国民众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打击污染环境犯罪迫在眉睫。刑法作为保护人类社会的最后一道屏障和防线,如何更全面的介入环境保护领域,从而更有效地打击污染环境犯罪,成为了当前理论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刑罚是打击犯罪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司法判决则是对犯罪分子执行刑罚的基本依据,因此,运用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以司法判决为视角研究我国污染环境罪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以及各地方各级人民法院陆续公布了污染环境罪的典型案例,其中影响重大、最具有典型意义的15个判决案例,是我国司法实践中打击污染环境犯罪行为最直接的反映。通过对这15个典型案例判决所涉及的自由刑刑罚、罚金刑刑罚、非刑罚处罚措施以及单位犯罪处罚等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我国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打击污染环境罪存在以下四个问题:一是自由刑处罚较轻;二是犯罪情节相似的案件罚金刑数额差异大;三是非刑罚处罚措施适用极少;四是单位犯罪刑罚处罚方式单一。  污染环境罪每一个问题背后都有其深层次的原因:污染环境罪有期徒刑法定刑设置过轻且缺乏无期徒刑,导致司法判决中自由刑处罚较轻;采用无限额罚金制导致法官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造成判决中罚金刑数额差异大;我国污染环境罪非刑罚处罚措施立法存在缺陷,导致司法实践中非刑罚处罚措运用极少;刑法对单位犯罪刑罚方式规定过于单一,对单位犯罪缺少可适用之处罚,一定程度影响单位犯罪的惩处。  对污染环境罪的问题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适当提高污染环境罪的法定刑;明确罚金刑统一的数额标准,采取限额罚金刑;完善非刑罚处罚措施;丰富单位犯罪的刑种,增加没收财产刑、资格刑及非刑罚处罚措施以加强对单位犯罪的打击等。只有有效解决污染环境罪的相关问题,才能提高打击污染环境罪的效率,有效惩治和预防污染环境罪,切实维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这是我国进入新的
和谐,自古至今都是人类所向往的一种生存状态、社会状态和发展状态,它不仅是圣人先贤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平民百姓翘首期待的生存愿景。我们国家当前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已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学科。学校也从小学考试就增设了英语学科。小学英语新课标中强调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英语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