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艺术·生态式艺术教育——试论儿童情感教育的审美模式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w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我国目前学校教育中儿童情感问题频发的现状,以关注儿童情感的健康发展为引子,以当前我国教育改革背景下生态式艺术教育理念和模式的提出为契机,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提出了生态式艺术教育当为今日中国儿童情感教育的审美建构模式的理论假设。 引论部分,从“人的存在是他们情感的存在”这一哲学命题入手,通过心理学、生理学、哲学三大领域对情感研究成果的追溯,并从数千年来中外无数哲人对情感的追问与反思中最终得出:“情感是理性的认知因素与感性的体验成分的统一体”,为阐述情感健康与情感发展在儿童教育及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章,在阐明情感在儿童生活与生命世界的重要性的基础上,透视当前世界范围内儿童出现的情感问题,对引发儿童情感问题的根源进行了分析,根据“情感是可以教育的”的理论和建构模式分析,引出审美-艺术教育是儿童情感教育之重要途径的理论假设。 第二章,在对艺术与情感的关系进行了不同层面和角度的论述和分析之后,说明“艺术是人类的情感符号”的本质特性;但是,我国当前的艺术教育却呈现出艺术情感冻结的现象,对儿童情感健康发展有很多不利影响。在我国艺术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一种符合儿童情感发展规律的综合艺术教育理论-生态式艺术教育理论应运而生。 第三章,在生态式艺术教育实验区的调查问卷和心理测量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初步验证此种教育模式对儿童情感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并以“爱的教育”主题单元为例,用音乐、美术、戏剧分科切入的教学形式,展示生态式艺术教育理论中的艺术情感性体现,进一步证明生态式艺术教育可以作为儿童情感教育之审美模式的论点。
其他文献
儿童既是家族的希望和重心,也是属于社会、民族、国家的。儿童在社会中成长,在民族文化中孕育,国家的兴衰发达关乎儿童的命运。现在的儿童看起来衣食无忧,实则在仍然是一个成人意
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后,军队任职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形式,正在全军蓬勃开展,但针对其特点的教务信息化管理研究并不多见。随着任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务管理方面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