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脉导管是胎儿循环的一部分,连接于主动脉弓降部和肺动脉分叉处近左肺动脉处,正常情况下,足月新生儿大多数于生后10-15小时功能性关闭,早产儿因动脉导管管壁发育不成熟,生后多未能及时关闭。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病率随出生体重降低、出生胎龄的减少而增多。动脉导管未闭一直是早产儿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关于血流动力学改变显著的动脉导管未闭(Hemodynamically Significant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hsPDA)目前使用较多的定义为:心脏超声提示存在动脉导管,且存在相应的临床症状,如心脏杂音、心动过速等。hsPDA的存在一方面导致肺循环血液增多,另一方面导致体循环缺血表现,而加重呼吸困难、引起颅内出血、低血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休克等。B型利钠肽是心室在容量负荷过重时分泌的一种激素,最近研究表明,B型利钠肽作为一种生物标记物,可以用来预测以及诊断动脉导管未闭,然而国内外学者目前尚无统一的结论,限制了它在早产儿领域的应用。本研究通过研究B型利钠肽在胎龄≤32周早产儿生后早期B型利钠肽水平与动脉导管未闭之间的关系,深入探讨其预测价值。目的:探究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简称B型利钠肽)在早产儿血流动力学改变显著的动脉导管未闭(haemodynamicaly significant patent ductus,hsPDA)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血流动力学改变显著的动脉导管未闭19例,无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动脉导管未闭(nhsPDA)56例,无动脉导管(nPDA)56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儿相关资料,结合心脏超声检查患儿心脏情况以及测定其生后1、3、7天的B型利钠肽数值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B型利钠肽诊断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价值。结果:1.血浆B型利钠肽水平在nPDA与PDA,nhsPDA与hsPDA之间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在诊断hsPDA方面,生后第3天B型利钠肽水平诊断价值最高,临界值1119pg/ml,ROC曲线下面积0.964,灵敏度1,特异度0.75。结论:早产儿生后第3天B型利钠肽水平可以用来预测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显著的动脉导管未闭的风险且诊断价值最高。